“今年以来的突发疫情,让我重新认识了出版界,结识了编辑和出版人,明白了主题出版物对抗疫的重要性。”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正是上海出版界的快速反应和专业能力,“逼”着《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第一时间出炉,光是线上点击就有几百万次,还“火”到了国外,“正是出版人推动我留下了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部科普指南、医学知识普及书,让我有了更大影响力,收获了许多读者。”张文宏笑称,“当然我也没赚钱,版税都捐出去了。后续又和团队写了《张文宏说传染》《病菌简史》,本来打算退休出书,但还是在出版界朋友的督促下完成了。
张文宏从自己的角度理解“主题出版”,“符合人民心声的出版,效益自然而来。主题出版具有极其丰富、极其强烈的时代感。但真正的好书永远不会缺少读者。什么是真正的好书?就看出版人有没有静下心来倾听人民的心声。‘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如何让读者有所‘信’,就看出版界的智慧。”
今天下午,2020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闭幕日上,“以人民为中心”2020主题出版论坛在沪举办。国内一批出版机构负责人和业内专家齐聚,张文宏的一番话引发热议,也折射出当下主题出版“破圈”出彩的路径——紧扣时代主题,践行初心使命,拓宽线上和海外传播渠道,以高质量的主题出版物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紧扣时代之思、读者之需,凝聚中国力量
“找对的人、出好的书,火速反应背后是出版方多年的专家资源积累与专业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温泽远说,疫情倒逼出版从业者思考直面各种不确定性,快速作出反应,从专业角度提供智力支持。面对突发疫情,沪上主题出版第一时间响应党的号召、群众需求,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和敏锐的出版意识积极出版抗疫书刊,为民众及时全面地提供防疫科普知识,这也是出版人的初心所系、责任所在。
比如最先启动的《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在紧急达成出版意向后,张文宏教授带领团队加班加点,编辑团队也是昼夜不休,从1月29日项目启动到2月2日首版电子版上线,仅仅用了100个小时。
“易懂、好用、最能体现上海水平”的防疫指导读物,也获得了读者的热烈回应。截至7月,该书已累计加印111万册,其中87.2万册为公益赠阅,配送至上海16个区。此外,《抗疫·安心——大疫心理自助救援全民读本》电子版于2月7日上线,纸质书首印11.6万册,其中4.5万册通过上海东方医院及时赠送到武汉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用防护装备所致皮肤问题及皮肤病防治原则》《方舱医院感染控制手册(中英文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学生防护读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知识挂图》《小心! 病毒入侵》《新冠肺炎疫情法律问题与依法应对》等专门为医护人员、中小学生、法律工作者提供专业知识的防疫图书,形成了有梯度的主题出版细分知识图谱。
上海出版人抓住“第一时间”,用全新的出版速度和坚定的抗疫决心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使命意识和行动力,用实际行动与病毒赛跑,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正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强所说,“坚持人民至上,高度体现人民性的图书,都是弘扬时代精神的主题出版成果。”
持续一周的上海书展期间,《辞海》《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奇迹:浦东早期开发亲历者说(1990-2000)》等一批丰硕的沪版主题出版精品成果背后,浸润了上海出版为彰显主流价值、打造学术出版高地、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所付出的持续努力。
如果说《革命者》《浦东史诗》等著作凸显了磅礴的宏观历史画卷和英雄画卷,那么上海书展上亮相的《民法典与日常生活》,则从微观角度和详实案例细节,为读者提供一份简明易懂的民法典使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民法典与日常生活》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院长彭诚信教授认为,以互联网络发展为背景的数字社会正逐步走来,《民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对数据、虚拟财产等数字化社会产物做出明确规定的法典,对隐私与个人信息也用专章做出规定;也是第一部把人类进步与生态和谐发展之绿色理念贯穿于整部法律的法典。而这本书穿插73个案例和45个热点及时为读者“解渴”。
今年上海书展主宾省是浙江, 浙江人民出版社社长叶国斌谈到,满足并引导读者的需求,是出版人的职责担当,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下读者对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阅读需求日益强烈,为此《大数据时代》《共享经济》《AI的未来》《5G时代》等一批代表城市治理方向的作品集中亮相书展。
线上线下联动,“党的诞生地”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
除了推出一批主题出版成果,提供“四史”学习教育的鲜活读本,出版界也在思索如何助力“红色故事”出圈。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源远流长的红色文化基因。自“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启动以来,超50种精品主题读物亮相。其中,《战上海》获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2018年度“中国好书”奖;《革命者》《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中国共产党建设史》《文献中的百年党史》《外国记者眼中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红色精神 百年传承”连环画微动画》被中宣部列为2020年重点出版物。
“推出一大批好书的同时,‘党的诞生地主题出版中心’还培养了一支专业化、年轻化的出版团队。30多位编辑,80%以上是80后、90后,80%以上拥有硕士以上学历。”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王为松说,在上海,年轻人编、年轻人读、年轻人策划传播“党的诞生地”图书,成为一股潮流,通过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用活红色资源,不仅打造了一批优秀的主题出版物,还在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上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不断推动党的故事和理论深入人心,这正是主题出版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的秘诀所在。
围绕主题图书的出版,出版人策划了实景党课、电影党课、诵读会、图片展等多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比如《中国能力——抗疫背后的中国之治》一书,依托上海市委党校与东方网联合策划的同名全媒体系列党课内容,全媒体党课4月首轮播出后,截至5月中旬,系列视频累计观看量全网逾2000万,影响广泛。“红色起点”丛书与阿基米德合作上线有声电子书专辑,与静安区文旅局合作开展“作家眼中的红色起点周周谈”直播活动,新媒体助力“出圈”带动新书连连重印。
无论是《新时代奋斗者系列连环画》(共十册)等一系列大众喜闻乐见的主旋律海派连环画,还是《“红色精神 百年传承”连环画微动画》,都尝试创新传播方式和呈现手段,生动开启红色阅读的崭新方式。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严爱云谈到,多层面的互动,纸上线上同步,无不以丰富多元形式传播党史故事,效果喜人。
线上线下联动,也体现在一批抗疫图书的“纸电”同步节奏。温泽远谈到,疫情压缩了纸质图书发行的物理空间,却使线上传播优势得到凸显,倒逼出版社转变以往图书发行以纸质为主或先“纸”后“数”的传统模式,广泛采用“数字先行”和“纸数同步”的出版策略。上海科教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等都如此操作发布了《抗疫·安心——大疫心理自助救援全面读本》《方舱医院感染控制手册》《传染病中医药防治与康复25讲》《新冠肺炎中医防治读本》等抗疫科普图书,最大程度拓宽传播渠道,覆盖面广。
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认为,科普逐渐成为广泛读者的刚需,深耕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领域,让抗疫知识和智慧第一时间抵达“云上云下”,主题出版大有可为。在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潘凯雄看来,目前主题出版也存在一定不足。比如,选题同质化、布局不平衡、有的题材过于集中,有的重要选题却没有表现;零散地反映事件、人物的作品较多,全景式地记录建党百年重要阶段的作品比较少;反映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较多,表现新时代成就的现实题材比较少而弱。
主题出版物“走出去”,助力中国经验全球共享
精耕细作的主题图书,也在积极“走出去”,并力争“走进去”,助力中国经验、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传递到全世界。
其中,如何为海外读者提供了解中国医生与新冠疫情抗争真实经历的窗口,为全球抗疫提供宝贵的中国经验,是沪上出版人今年以来一直极力探索的。
以上海书展首发的《查医生援鄂日记》英文版为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主编,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仁济医院呼吸科查琼芳医生撰写的这本书,是国内第一部正式出版的援鄂医生亲历的抗疫日记。从除夕到3月31日,查医生日记共67篇,跨越援鄂的整整68天,是目前出版的最完整的抗疫日记。《查医生援鄂日记》揭示了中国迅速控制疫情的密码,再现了中国人民在面对灾难危险时表现出来的义不容辞和善良勇敢,并用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构筑起强大的中国力量。该书自4月20日正式出版后受到读者喜爱,短短4个月内一再重印。
该书中文版首发后,多家国际知名出版机构前来洽谈合作,包括英语版在内,已有9个语种实现版权输出。英文版最终选择加拿大学术出版商Naturalogic出版社,英文版翻译由上海外文学会会长叶兴国教授完成。业内评价,《查医生援鄂日记》记录了最美逆行者对生命的守护,展现了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英文版的发布,将让中国抗疫故事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为人类最终控制新冠病毒肺炎做出应有贡献。
更多抗疫图书形成了海外传播矩阵,比如《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一书共向海外输出19个语种的版权,其中波斯语、英语、越南语、泰语、意大利语、土耳其语、日语、葡萄牙语、匈牙利语、印地语版等16个品种已面世,助力抗疫“中国经验”全球共享。
“优秀主题读物就是畅销书,美国《出版人周刊》和亚马逊网站都特别推荐了书系中《爱数数的口罩》绘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王泳波谈到,“童心战‘疫’·大眼睛暖心绘本”书系已销售12万册,输出17个国家版权。抗疫中的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藉由主题出版也传递给了世界儿童。
论坛现场,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表示,做强做优主题出版,既是文化要求,也是政治任务,意义重大。主题出版作为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题材、重大理论问题等主题而进行的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出版界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加大精品创作生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精神食粮。
图片:许旸/摄 出版方
作者:许旸
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