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处的时代,呼唤‘昂扬前瞻’的文化。科幻作品不仅娱乐大众,还能激发颠覆性的科技创新。”8月16日,中科院高级研究员张文武教授带着科幻小说《未来星球2049》来到上海书展,以“科学科幻与创新中国”为主题,与读者分享了他对科幻、科学精神和人类文明未来的思考。张文武认为,我国的航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力学和人工智能等科技飞速发展,有些甚至已经引领世界,使中国科幻创作厚积薄发、前景广阔。“尤其是当新冠疫情袭来,人类文明陷入迷茫,未来将走向中国倡导的合作共赢,还是某些西方国家遵循的零和博弈?中国科幻创作者应该向世界展示东方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科幻是最奔放的思维活动,是最高级的科技创新
张文武是激光加工及特种加工专家,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未来星球2049》是他在科研工作之余撰写的科幻小说,以中国航天人和科技人为主体,讲述了2049年前后人类进行火星探索及捍卫人类文明的故事。“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科幻就像是‘思维体操’,可以大胆放开想象,然后小心求证。”在小说里,张文武幻想十天里完成地球到火星的旅行,再结合科研发展趋势,想象出“近光速粒子发动机”的未来科技,然后落实到“一种近光速粒子推进方法与系统”的构想,并获得了专利授权。“科幻是最奔放的思维活动,是最高级的科技创新活动。”张文武反复强调。
7月23日,中国首次执行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成功发射,这是我国在火星探测领域的首个飞行器。近期,美国及阿联酋的火星飞行器也先后奔赴火星,红色星球迎来了多国争先探索的新格局。漫漫太空的征服,需要众多前沿科技的突破。张文武呼吁中国科幻创作要有更高的定位,因为科幻是重大科技创新的助推器,中国要成为科技强国,必须充分解放创新力,展开想象的翅膀,以摆脱惯性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培植颠覆性创新所必需的良好生态。
科幻电影在带给观众视听盛宴的同时,将给出人类文明升华之路的中国回答
科幻并非西方的专属文化领域,对于未知世界的想象,中国人古已有之。华夏民族极富想象力,那些充满奇思妙想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反映了祖先征服大自然、探索世界的开拓精神。从《列子· 汤问》里“偃师造人”的寓言,到《五杂俎》中记叙的“木牛流马”,古人的思维已经脱离了神话志怪小说的“白日做梦”,成为以科技发明为基础的“技术愿望”,这些包含大量科学因子的古代幻想作品,堪称中国科幻的萌芽。晚清时,当国人第一次读到西方科幻小说,奇妙的种子便在这块丰饶的土地上生根发芽。1905年,化名为“荒江钓叟”的作者在《绣像小说》杂志上连载《月球殖民地小说》,将中国古典的章回体小说与现代科幻小说的内核完美融合,开启了中国科幻创作的新时代。
科幻创作如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进而传递中国人的宇宙观、世界观,值得中国科幻创作者们深思。
近日,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印发《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大对科幻电影剧本的培育力度,促进科幻文学、动漫、游戏等资源转化,丰富科幻电影内容创新源头”等10条政策措施,被业内亲切地简称为“科幻十条”。“科幻十条”出台,为火热的中国科幻创作又添了一把柴。
张文武透露,《未来星球2049》同名电影正在筹拍中。该电影由著名电影制片人、中国电影华表奖获得者刘剑华担任制片人,众多影视人倾力打造,他们将与一线科学家强强联手,打造中国科幻电影的新高度。“电影《未来星球2049》在带给观众视听盛宴的同时,将给出人类文明升华之路的中国回答。”在2049年,人类的飞船将可以十日抵达火星,在火星打出地下海。他以独特的视角,阐述为什么一合文明是真正高级的文明。这部电影将从未来科技和人文思考等多个维度冲击世界科幻电影的新高度。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温元凯先生专程从外地赶到上海书展现场,支持科幻小说《未来星球2049》的发布。温先生曾写过科幻小说,如今正积极推动国内的科幻基地建设和创新教育发展。他鼓励小朋友们热爱科学,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思考中国的未来、人类的未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宣晶
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