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德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德国人无法接受中国的凤爪和皮蛋,而中国人也无法接受德国人把生吃猪肉当作美食。”8月16日晚,一场风趣幽默、笑声不断的对谈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展开。《阿福拜见老虎岳父》一书的作者、来自德国的洋女婿阿福(Thomas Derksen),《镜头下的中德人文交流》主编、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董琦围绕“中德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这一主题,结合自身经历,与读者们分享了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中德文化交往方面的诸多趣事和故事。
出生于德国古梅尔斯巴赫市的阿福,2007年首次来到中国交流学习,从此深深爱上了中国文化。2016年起,他与中国妻子莉萍定居上海,积极投身于传播中德文化的工作,用短视频形式记录和传播中德文化。跟随着阿福的镜头,观众感知真实的中德日常生活,为中国观众展现原汁原味德国文化,也为德国观众传达真实可爱的中国。阿福是《人民网》上海自媒体正能量传播十大案例之一。
《阿福拜见老虎岳父》正是阿福根据自己的这些经历改编的一本小说,可以说是中德两国文化相互碰撞又相互理解的生动体现。书中详述了他与妻子莉萍从相识到相爱的故事,以及与他的“老虎岳父”从一见面的“不对付”,到后来如同父子般的相处,不仅是一段跨国婚姻佳话,更是中德两国文化的民间交流融合。从德国女婿的角度,讲述了中国和德国之间很多的文化差异,文字轻松幽默,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其中既有中德两国普通家庭相处的真实故事,也加入了许多诙谐幽默的改编。
董琦曾担任中国驻德国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对谈中分享了从事中德文化教育与外事交流工作中的一些有趣经历和体会。他谈到,中德交流有三个支柱——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受教育部委托成立于2017年3月,以加强中德人文交流研究、推进中德人文交流为宗旨。中心立足于同济大学全方位的对德研究与交流的传统优势,为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活动现场亮相的新书《镜头下的中德人文交流》,正是中心的重要成果。
自2017年5月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建立以来,中德两国在教育、文化、媒体、体育、青年等人文交流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促进中外人文交流领域的相互借鉴与经验共享,为收集展示中德人文交流领域近年取得的重要成果,中心于2018年底举办了首届“中德人文交流”摄影大赛。希望以摄影为手段,从不同角度为中德人文交流做出鲜活的注解与诠释,为历史留下珍贵的影像图志。阿福曾作为专家评委,参与了第一届中德人文交流摄影大赛。
会上还发布了《同舟共济——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影像录》,六部主题短片以多元化的呈现形式,通过人物访谈、课堂教学及参观实践记录、活动纪实等素材,展示了中德交流的丰硕成果。本场活动由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通过线下讲座、线上同步直播的方式进行。
作者:卫中
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