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书展能够如期举办,彰显了中国抗疫斗争的重要战略成果,体现了我们的制度自信,也凸显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强劲韧性,以及上海这座城市对阅读的情有独钟。”上海书展期间,张文宏教授《2019冠状病毒病——从基础到临床》、吴凡教授《当下与未来》、陈诗一教授《经济战“疫”》等一批抗疫图书集中亮相,从医学界、经济学界等多个维度解读战“疫”故事,汇成上海书展的“硬核”力量。
《经济战“疫”》迈出了学术咨政、服务社会的可喜一步,坚持问题导向,对抗疫过程中重大社会问题作了较为体系化的梳理和应答。作者团队没有就事论事,也没有把它做成纯学术文章,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着眼长远和转型升级,对各级各地的经济运行、公共管理、企业经营均有所启迪。
复旦大学出版社董事长严峰指出,《经济战“疫”》是国内最早面世的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与对策的专业图书,主编陈诗一在极短时间内组织了四十多位来自复旦、浙大、南大的学者,向世界传递中国在经济运行、公共管理、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抗疫经验,讲好“中国故事”。
“这场战疫的历史没有局外人,我们都是亲历者。但是,我作为曾经的公卫人,今天从事医学教育和医学教育教学管理的这么一个身份,我觉得我有更多的责任去记录、观察,去思考、提升。”“疾控女侠”吴凡在疾控的领域工作了将近30年,她和公共卫生专家汪玲两位教授所著的《当下与未来》正是多年在医学一线的深度观察。
从“一个人、一学校、一城市、一国家、一世界”的视角,《当下与未来》紧扣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主线,还原上海、中国和全球疫情防控的历程。从1月18日吴凡参与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研判会,到4月27日上海市启动复学返校,百日历程历历在目,形成了本书第一篇内容;第二篇翔实记录了上海医学院“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案例,在吴凡看来,当下所经历的不仅是疫情防控的应急之举,更是一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教育变革,将战疫故事转化为一堂堂生动深刻的大课。第三篇提出,“引领未来”的人才培养是关键,阐述“全健康”时代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思考,如何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出版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提炼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变得更加聪明。”
吴凡说过:“公共卫生体系就像一盏路灯,亮着的时候,在路灯下行走的人也许感觉不到什么;而一旦哪一天路灯不亮了,人们才会有不安全感,才会体会到路灯的不可或缺。”经此一“疫”,全社会都更深刻地认识到公共卫生对于人们日常生活、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意义。
巧合的是,上个星期出差,吴凡带了一本新书,是她一个医生朋友写的小说,叫《河湾里》。书里写的都是吴凡熟悉的事,从SARS到H7N9,她能在书里找到一些人物的原型。
这部聚焦医疗行业抗疫的《河湾里》,讲述了从宁谧淳朴的家乡河湾到金陵学习医科的殷衡,成为执业医师的成长故事。全书刻画了以殷衡为代表的医务工作者坚守初心、无私奉献、视死如归的形象,更加突显新时代大背景下,平凡人物勇于搏击风浪的高远情怀。作者园歌是一位外科医生,现任职国企,作品饱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令读者觉得仿佛是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
书展现场,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原馆长张黎明教授分享了他作为读者的感悟,“阅读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小说背后凝聚着园歌20多年的成长路径和心路历程。”陈尔真副院长作为上海第二、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长,曾亲赴武汉抗疫前线,他对小说中所描述的医护工作者面对国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临危不惧、逆行而战、守护人民健康的事迹深有感触。
“广大医护人员逆行远征,点亮人民群众的生命之光。因工作岗位调动,无法和战友们白衣执甲、奔赴前线,但一直心系这群曾经奋斗的兄弟姐妹,创作也是为了表达对白衣天使最诚挚的敬意。”园歌说。
图片:出版方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