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前的8月15日是日本无条件投降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缅怀为抗日战争牺牲生命的前辈同时,也要纪念抗战胜利后为审判日本战犯做出贡献的中国法律工作者。”军史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刘统认为,只有牢记过去的历史,才能保卫今日的和平。作为2020上海书展活动之一,8月14日晚刘统来到上海图书馆,就上海人民出版社将于近期推出的《大审判》一书,带来主题为“正义之剑——中国审判日本战犯”的讲座。
《大审判》是刘统的又一部军事力作,详细叙述了1945—1949年中国政府审判日本战犯的全过程,保留了大量起诉书、判决书、审判记录、会议记录等审判档案的原貌,为读者全面还原了这段久被湮没的历史真相。“当时中国国民政府在南京、上海、北平等十个城市组织军事法庭,对关押的2300余名日本战犯中的800余人进行了审判。这是中国第一次独立进行的国际审判,也是中国司法人员运用国际法与中国国内法结合进行的空前规模的战争审判。”刘统说。
《大审判》全书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从1942年伦敦成立联合国战争罪行审查委员会开始,叙述日本战争罪行调查的两个阶段以及战犯确认和逮捕的过程;第二部分分十章详细介绍十个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的过程;第三部分为五个重要战犯和上海集体审判日军将领案的审判经过;第四部分介绍了四个重要涉外案件的审判;第五部分探讨了审判的相关问题;第六部分附录日本重要战犯名录和审判日本战犯统计表。
重新回顾这段历史,学者认为,中国审判前期进行了大量取证,以及预审、起诉准备工作,在审判中对日本宪兵、特务及日军官兵的侵略和残害平民的罪行,进行了充分控诉和判决。特别是对南京大屠杀、平顶山惨案的审判,对酒井隆的发动战争罪审判、对几十名日军将领的战争责任审判,以及对上海外侨战俘营罪行的审判,体现了中国审判的公正和水平,并且直接配合了东京审判。
比如当时的广州法庭审判日军驻华南派遣军指挥官田中久一中将,在各地法庭中历时最长,庭审次数最多,表明中国审判人员为了对日本战争罪犯进行公正审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他们通过大量取证,将日本战犯的罪行由单纯的杀人、掠夺、酷刑上升到破坏和平罪、反人道罪,为中国人民伸张了正义,也使日本战犯低头认罪。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审判水平的迅速提升,在中国法制史上也值得充分肯定。
然而刘统也指出,当时中国国内的政治形势,对审判有很大的影响。“在组织审判、搜集证据时,没有涉及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范围,致使日军的许多罪行没有被收录,造成很大的缺陷。”比如国民政府不顾事实,竟然宣判作为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及“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也是侵华首恶的冈村宁次无罪,属于完全违法的行为。这些错误的宣判,不利于中国对日本侵华罪行的揭露和批判,历史的教训是值得记取的。
图片:上海图书馆、上图讲座
作者:姜方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