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示身份证件、健康码、购票凭证,经过测温初检后,进入安检篷房进行安检和二次测温,再经自动验票闸机,查验身份证件、同步人脸识别绑定……这是读者进入上海书展的必走流程,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繁琐?但记者今天现场体验了一把,用时不到5分钟。流畅的入场环节,在高温橙色预警下让读者更快进入清凉的书香环境,心中也多了一份从容。而这得益于在细微之处做到极致的高质量服务。
记者看到,不仅上海展览中心入口处附近遍布入场步骤流程指示牌,烈日炎炎下,每个入口处都有多名志愿者在围栏附近举牌引导。九点之前,他们就在门口忙碌起来,在遮阳帽下贴上降温冰贴。即使场外不时喷雾降温,志愿者额边仍有细密的汗珠。
“请准备好健康码、身份证和购票凭证。”外场的静安区志愿者提醒观众提前准备好相关凭证,经主办方志愿者检查后,观众就能迅速通过。由于今年现场不售票,少数未预约就来到书展现场的观众,尤其需要志愿者耐心劝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书展首日也有老人拿着老年证和残疾证来到书展现场,外场志愿者为老人在手机端打开上海书展微信公众号的公告提示栏,反复解释几遍入场参观的防疫措施需要人员限流,终于让老人理解。
“每年书展其实都是战高温,但考虑到今年志愿者全程都要佩戴口罩,更加辛苦容易中暑,我们招募了30名志愿者轮岗,每天在岗有20人,还申请了专门的服务商。每天中午12点到下午1点,外场志愿者可以轮流进场馆吃工作餐,稍事休息。”静安区文明办负责人曾华珺表示,外场志愿者每位都提供冰袖、小电扇、矿泉水、棒冰和绿豆汤。主办方则在南北入口安排了另外70名志愿者,每半小时进行轮班,让志愿者得到充分的休息。
“您绑定了吗?身份证请给我一下。”测量体温后,记者在安检篷房的入口处稍作停留,立即有志愿者主动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闸机口旁的志愿者主动接过记者手中的身份证帮忙操作闸机的验证流程,提醒暂时摘下口罩,看屏幕进行人脸识别,验证通过后再迅速戴上口罩。“为了调控人流密度,我们严格采取实名预约制,一人一证,所有票证可查询、可追踪。”严把防疫关,守护着每一位现场观众的安全。
下午的中央大厅,长袖衬衫外套着橙色防晒服的志愿者正在《陈丹燕的上海》新书首发签售会周围巡场,举着“全程佩戴口罩 保持安全距离”的指示牌,绕两侧楼道和通道提醒观众。中央大厅区域活动频繁,是内场最辛苦的岗位之一。不少志愿者八点前就会到达上海展览中心,适应场内与室外十几度的温差后,再前往总服务处更换衣服、准备到岗。“前天从早上七点多一直站到晚上九点,回家一看走了将近两万步,朋友圈第一名。”志愿者陆心怡一手举着立牌,一手轻轻捶着后腰说。中央大厅的志愿者每时每刻都要观察人群,防止聚集,即使轮流隔天休息,上岗时值守到晚上也几乎都直不起腰。主办方得知后迅速安排了轮班,从今天起每六小时轮流上场,夜场活动较多时再一齐上阵,以求用更饱满的精神服务读者。
“有法律方面的书吗?”“您有具体的书名吗?如果是法律领域的书,请问为您查询《民法典》可以吗?”走到西一馆一楼入口附近,一群举着“书展找书?扫我!”二维码的志愿者正耐心回答观众的问题。在“主会场疏流”“分会场分流”“云会场导流”等措施下,今年展位的书架和图书品种分别减少了40%和30%,但购书体验并没有因此减损。今年书展在云端会场特别提供找书服务,即使是不熟悉流程的老年观众,在志愿者手把手教后,也能扫码后输入书名或ISBN书号,找到图书所在的具体展位,或直接在线下单配送到家。
“您要找的书最近的位置在东一馆,出门笔直走穿过去就可以,外面天气比较炎热,您也可以上二楼,从室内绕过去。”记者尝试查询“大国外交”,出现了多个展位的不同书籍,而志愿者指着读者手册上的地图,指明了前往最近一个展位的两种路线,还细心提醒时间已过四点半,“我们即将闭馆消毒了,您可能要抓紧时间,或者尝试线上下单。”
作者:吴钰
图片来源:叶辰亮摄
编辑:陆纾文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