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江桥镇苏州河畔的“俞晓夫艺术中心”旧厂改造第一期工程基本竣工,一、二、三层可供使用的工作室修缮完成。本月中旬,随着这一融创作、教学、生活、会客于一体的艺术中心启用,俞晓夫“历史画创作高研班”也将正式开班,迎来三十多名“新生”。近年来以不少国家重大题材历史画创作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70岁的上海油画家俞晓夫,想要在自己的画室与学生教学相长再进步。
在俞晓夫眼中,历史画是当下文化发展最好的载体之一。那些波澜壮阔的时代记忆、那些伟大的历史时刻,足以形成今天当代绘画的“中国气派”。而把历史画画好,令观者受到视觉和心灵的双重震撼,并不容易。
“历史画向来是传统经典绘画领域里皇冠上的宝石,在组织创作的同时,不失时机借此组织教学是非常合理的资源整合,如果缺失,很可惜。”俞晓夫认为,历史画教学在传统绘画领域里是学点最丰富、全面、难度也是最高的一门课,是不可替代的。在传统绘画渐渐被边缘化的当下,美术领域如果能植入历史画教程,对培养学生在沉下来思考的深度上、竞业能力上和人文品格的自我塑造上,很有价值。
在这个新画室,俞晓夫将带领第一批“高研班”学生共同创作完成六张历史大画:上海证交所大厅、上海世博会现场、上海合作组织大会、滨江两岸风光、临港新城新貌,以及一幅带领人们回到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现场的宽6米高3米的“姚明”。他特别强调,“这张画,所有高研班的同学都会参与进来,一起完成。”
俞晓夫与他的学生们,也将在这个画室碰撞艺术的灵感,交流创作的感悟。“我作画时,欢迎学生前来观摩,甚至可以在我画上试试,打个短工也无妨。”俞晓夫坦言自己特别欣赏欧洲古典作坊式的传授,有肌肤感、贴切,“许多大师都是这样诞生的”。
俞晓夫认为,画历史大画,不能闷头画。满满当当的教学任务,他已为学生定制好。不仅包括课堂写生、深入新疆、陕西一带写生等,还包括出国考察、写生;不仅他将亲自授课,解析世界名画,漫谈造型、创新、透视、构图和创新等,还会邀请来自清华美院等高校的专家教授当代艺术,甚至包括连环画、插图、瓷画训练。“一年研修班到期,毕业作品肯定会集结展览。艺术能帮助我们定格历史,也能帮我们沉淀下来,最终留下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
俞晓夫1984年以油画《我轻轻地敲门》震动美术界
作者:范昕
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