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是肾上腺素飙升的一晚,发行同事激动得睡不着觉……这一晚,我们体验了一把流量经济,就像过山车,刺激!不过好书就是好书,经典就是经典,值得每个家庭收藏,能走进每个时代孩子的心中。但是好书也需要平台宣传,需要广而告之。”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唐兵的这番感慨,透出不少出版人共通的诉求——好书如何借力流量平台“带货”,让经典在当下持续发光?
26日晚,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漫画形象“三毛”走进薇娅直播间,“三毛之父”、漫画家张乐平的外孙詹胜与网友分享了外公创造“三毛”的故事,网友纷纷留言刷屏。
沪上出版界这一金字招牌读物,与“网红”流量平台碰撞出积极的化学反应——第一波短短4分钟,少年儿童出版社《三毛流浪记(彩图注音读物)》销量破5万册,卖了两波后,截至晚间24点,卖出75299册,另有8000余在购物篮中待付款。活动后续效应仍在持续,“三毛流浪记”在图书类商品销量中冲到了全网第一,还有效带动了少儿社其他品种销售。
“这次破圈直播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带货’。最直接的收获是让团队学到不少新玩法,切身体会在工具叠出及其新旧交替的市场环境下充分认识和运用网红平台的力量,不能受自身经验的局限抱残守缺。”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冯杰告诉文汇报记者,要使内容价值尤其是经典IP最大化,传统出版就必须与社会资源深度融合。此次练兵让传统出版人学到,掌握新手段时必须突出工具而非标签,不能只满足于浅尝辄止的打卡,“必须积极投身其中,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这对今后转变营销观念,创新出版营销模式将产生积极影响。”
读者当晚在薇娅直播间每购买一本《三毛流浪记(彩图注音读物)》,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三毛形象发展有限公司和薇娅团队捐赠8元,将用于购买图书捐献给贫困儿童,让阅读滋养更多孩子的心灵。
直播中,薇娅谈起童年伙伴“三毛”也是如数家珍。在她看来,区别于其他流行漫画或日韩漫画,《三毛流浪记》既有趣又有思想,简单的画面中富含中国传统精神:即便生活条件艰苦,也要乐观向上,不向逆境低头,并始终心存善念。在詹胜看来,这也正是薇娅自己人生经历的写照,她也是一个现代版的可爱“三毛”。
张乐平先生从1935年开始创作“三毛”,1947年6月,《三毛流浪记》在当时上海《大公报》率先发表,引起轰动。“三毛”这个虚拟人物的喜怒哀乐牵动着无数读者的心,许多人甚至自发排队到《大公报》社捐款捐物。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小三毛是无可争议的“网红”。
《三毛流浪记》讲述了流浪儿童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历经挫折、但仍向往美好生活的经历,感动了无数读者,后被改编成电影、动画、舞台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并广为流传。1959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三毛流浪记选集》,这也是该社出版的第一本三毛流浪记。2016年8月,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三毛流浪记》累计发行量破1000万册。2020年,《三毛流浪记》入选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成为小学三四年级指定阅读图书之一。
近年来,“三毛”系列漫画扬帆海外,影响力不断扩大,先后出版法语版、意大利语版,获第42届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文化遗产奖”、博洛尼亚童书展世界无字书“特别荣誉奖”,入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图书俱乐部的推荐书单,这个头顶三根毛的中国小男孩走进了全世界更多儿童读者的书房和心里。
今年突发的疫情也融入“三毛”IP的创作矩阵——由张乐平家人授权、漫画家孙绍波全新创作的《三毛抗疫记》预计6月与读者见面。该书以张乐平所创作的“三毛”形象为主角,图文讲述小学生“三毛”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与妹妹以及家里的猫猫、狗狗隔离在家的烦恼和乐趣,和很多普通中国人一样,他们做饭烧菜、电视上课、读书遛狗、运动娱乐,相伴笑对生活中的困难。
你还记得童年阅读记忆中的“三毛”吗?诚如一些网友在直播弹幕中所说的:自己小时候读过,爱不释手,也给自己的孩子买几本,“这是不褪色的经典,常读常新”。
图片:出版方、手机截屏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