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2020年留下了多少特别的记忆?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有记忆。
截至3月31日,6805万微博用户累计发布超过九亿条疫情相关内容,超过四万个各级政府机构、3万家媒体、全国各地医院、认证用户以及海外人士都在微博平台上权威发声、权威报道、 即时互动、传递信息和提供服务,各类用户的广泛参与构成了一个特殊的记忆库。
现在,这个存于社交媒体平台的记忆库将以带有学术性的方式被梳理、存档。
4月23日恰逢世界读书日,国家图书馆联合全国图书馆界共同发起“中国战‘疫’”记忆库建设项目,旨在保存特殊时期的集体记忆,完整记录全民抗“疫”的真实情境,客观反映中国模式的时代价值。作为国家图书馆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首家试点基地,微博、新浪也成为“中国战‘疫’”记忆库建设项目的共同参与者,将携手多方全景呈现疫情发生以来的全民记忆。
与此同时,“图书馆记录下的微博十年”专题库完成了初步建设,并正式入驻国家图书馆国家数字记忆计划。
据悉,“中国战‘疫’”记忆库建设项目将全方位收集和保存体现广大人民群众防疫控疫状态下具有历史价值或特殊意义的各类型资料,以及各地区、各机构、各团体所付诸的行动记录,完整记录各行各业全民抗“疫”的生动故事,充分展示在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中国所付出努力的价值和意义。
疫情初始,国家图书馆就开始和新浪沟通以专题的形式呈现疫情报道和相关数据。未来一段时间,微博及新浪上与抗击疫情相关的公开内容,将被整体收录进“中国战‘疫’”记忆库。
作为一个公开的社交媒体平台,新浪微博在疫情期间也承担着一部分信息传输的职能。不仅各级机构、媒体、医院、认证用户等通过微博进行权威发布、即时互动等,新浪新闻也利用自身AI和大数据优势,通过疫情地图等产品,为累计超过6790万用户提供服务。截至3月31日,疫情地图累计被查看超过27.5亿次,超过3257万人将疫情地图分享到微博等社交平,#全球疫情#的话题阅读量业已超过173亿。
值得一提的是,微博也一度是湖北用户与外界沟通的重要平台,疫情期间湖北地区发布微博的用户规模增长34%,发布量总计达到4000万,其中武汉发布微博的用户规模增长35%。与之对应的是,#武汉日记#话题每天都有网友更新,话题阅读量已接近100亿。微博上的#武汉日记#成为国内疫情最珍贵的纪录资料,为了更好的纪念和致敬,微博计划将#武汉日记#里医护患者志愿者的抗疫日记除了以数字记忆的方式进入记忆库,同时也将集结出版为《武汉抗疫日记》,把数字记忆变成可触摸的纸质图书,入藏国家图书馆。《武汉抗疫日记》出版所得收益,将全部捐赠#医护后盾#公益计划,致敬为抗疫辛勤付出的英雄们。
数据显示,疫情发生后,微博成为亿万网友“共同战疫”参与、记录以及见证的平台,平均每天超过2亿网友通过微博关注最新疫情、获取防治服务、参与公益捐助。
这些特殊的网络记忆都会被国家图书馆整体收录。
事实上,微博作为社交媒体的代表,记录着社会重大事件的发展进程,也凭借广泛的参与性记录下公众对重大事件的态度和情感。每次重大事件,用户发布的每一条微博,都汇聚成许多人的数字记忆。
基于此,国家图书馆和微博还共同推出了“图书馆记录下的微博十年”专题资源库,围绕历年社会热点事件和文化主题,通过多样的文献资源和生动的社交网络记录,带领民众重忆过往、感受历史;通过图片、文字、视频以及社交网络记录感受共同经历的精彩瞬间。
该专题资源库将涵盖过去十年来各类让人印象深刻的大事件。例如,2014年夏天“冰桶挑战”从海外社交平台传入中国,微博成为“冰桶挑战”在国内的主要传播平台,科技圈名人、明星红人以及广大网友纷纷响应参与,通过公开的“@”,公益行动借助公众的社交关系链迅速席卷潮流。得益于全球范围内的爱心接力,罕见疾病“ALS”迅速被人们熟知,不到半个月,瓷娃娃罕见病关爱基金获得捐款近1000万,达到该基金前一年接受社会捐款额的近5倍。
2019年,各界群众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央电视台在微博上推出#日出东方央视新闻70小时大直播#,聚焦国庆系列庆典及国庆阅兵,并有70多路记者揭秘伟大工程背后的故事。直播吸引了网友的广泛关注,累计播放量达到6.8亿,阅兵相关短视频播放量更是达到了168亿。同时。网友在微博上发起#30天表白祖国#、#我和国旗同框#、#老照片讲故事#等700多个国庆话题,与70小时大直播共同构成了宝贵的时代记忆。
一年前,国家图书馆与新浪共建首个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基地。双方合作的不断加深标志着,国家图书馆全速推进联合社会力量推动互联网信息保存和服务的协同发展道路,这也是互联网和社交网络蓬勃发展背景下,图书馆深入推进和完善网络资源保存体系、提升资源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
图片: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馆截图、新浪微博
作者:王彦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