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江南文脉的传承,离不开特定时间空间内自然和人文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也离不开江南先民艰苦卓绝的努力。具体而言,有四大要素。
首先,江南文化产生和发展得益于自然条件所发生的有利变化。四千多年前,中国东部的气温比现在还高,但是随着宏观气候的变化,江南地区降水逐渐减少到一种适宜的程度,气温也变得温和而湿润,从而进入了一个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阶段。
其次,江南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才有了江南文化的发展。泰伯奔吴的记载已得到考古证明,来自中原的先民和江南本地人一起辛勤劳动,使自然环境向有利于人类发展的方向转化。他们疏浚了河道,开掘了运河,筑起了海塘,建成了一系列水利工程。北宋时候就有“苏常熟,天下足”的说法,江南已经提供了全国主要的粮食。明朝中期,精明的江南人通过商业、服务业,使江南经济始终保持在全国先进地位。苏州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发达的商业服务业,成为全国时尚的样板。松江则成了“衣被天下”的纺织品生产基地。江南市镇的富庶往往超过北方一个府城,甚至抵得上北方一个省,江南输送的财富,占了天下之半。如果我们用今天的指标来衡量江南的人均生产水平,可以稳居全国第一,江南的生活水准,也居全国前列。
第三,历代人口迁移,特别是由北方向南方的移民,不断给江南注入中华文明的最优秀成分。不断增加的人力资源,同时也促使江南本土的人口不断进步,文化水准不断提高,全国一流的杰出人物不断涌现。
第四,上海的崛起,为江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空前未有的舞台,也使江南文化提高到空前的水平。上海是个移民城市,对比中国其他移民城市最大的优势,就是它有最丰富的资源。上海的移民和后代,大概占总人口的近80%,主要来源是江浙。近代上海的开放,给江南地区提供了一个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通道。可以说,没有江南的基础,就没有现代的上海;没有上海,江南文化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就不会那么深远。很多江南人都是从家门口或者门后河道的船上,直接通过太湖、吴淞江、黄浦江到了上海,又从上海跨过东海、太平洋走向世界。清朝废科举以后,大批江南士人就是通过上海到了日本。在早期日本的留学生中间,大多数都是从江南出发的。他们返回以后,又以上海为起点,把他们的所学传播到江南、传播到全国。其中也包括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
江南文脉的延续,必须从历史地理的环境,以及今后将要面临的人文自然环境加以思考。在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当下,在人类认识到不同文化应该和谐共处、相互借鉴的理念面前,我们完全有信心迎接江南文脉灿烂的未来。
作者:葛剑雄(复旦大学资深教授)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