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元旦”,指的是每年阳历一月一日。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传统的新年。
事实上,早在中国古代,就开始过“元旦”了。不过那时的“元旦”,与今天有着很大的区别。在清朝消失以前,没有把“过年”称为“春节”的,而是大都将其称为“元旦”。也就是说,这以前的“元旦”都不是阳历一月一日。
“元”谓之“首”,“旦”谓之“日”,两个字结合起来,可以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所以,“元旦”又称为“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据说,古代元旦起源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
唐朝时,房玄龄等人负责修《晋书》,里面出现了有关“元旦”的记载:“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对元旦比较早的记载,在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诗作《介雅》中亦可见到。里边提到“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很明确说明它的“开端”意义。
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还有“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的记载。
它的起源另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的尧舜时期,尧帝勤政爱民,在老去以后,把地位禅让给德才兼备的舜,舜又禅让帝位给治水立下大功的禹。他们都做了很多好事,十分受人民爱戴。
为了纪念他们,大家就把尧死后,舜祭祀天地和尧的那天,当做一年的开始之日,称作“元旦”或“元正”,成为古代元旦的由来。
元旦的来历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比如做农活,就需要一些准确的时间节点。而一年的开始,又有着特别的意义,所以,人类发明了历法。
古人发现了日夜交替、月缺月圆和四季轮回的自然现象,最终以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日”,参照月相变化的周期确定“月”,谷物成熟周期代表了寒来暑往,叫“年”,也就是太阳绕地球一周的时间。
精确计算上述周期经历了很长时间。随着中国古代历法的几经变化,“元旦”的时间也数度发生变化。
在汉武帝之前,历代元旦的月、日都不一样,连叫法都不是很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为正月,也就是元月,这么一说,夏朝的元旦就是现在的春节、大年初一;商朝时的殷历,以腊月,也就是阴历十二月为正月,所以商朝的元旦是阴历十二月初一;周朝时的周历,以冬月,也就是阴历十一月为正月,所以周朝的元旦是阴历十一月初一;到了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阳春月,即阴历十月为正月,秦朝的阴历十月初一为元旦。
直到汉武帝时期,才不再折腾,当时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叫做元旦,自此,一直沿袭至清朝末年。
编辑:范昕
责任编辑:邢晓芳
内容综合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