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民族与上海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情缘。近代犹太民族受到上海庇护后发生了哪些动人故事?又给上海的商业、建筑、文化带来怎样的影响?
中犹文化科技交流中心暨“犹太难民在上海”主题艺术馆在沪揭牌成立,活动现场,“大爱无疆——犹太难民在上海”画展的近30幅主题画作,吸引了许多人驻足观看。画展以犹太人在上海的生活场景为主要题材,艺术再现了历史画面,展示中国人民的博大情怀和人性光芒,引发人们对世界和平的更深层次思考。
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德国爆发了大规模袭击犹太人事件,犹太人的住宅、商店、教堂被疯狂地打、砸、抢、烧,遍地都是破碎的玻璃,世称“水晶之夜”。这一事件标志着纳粹正式开始有组织地屠杀犹太人。犹太人对德国的最后一丝希望已然幻灭,唯有逃离才能有一线生机。
世界各国由于忌惮纳粹德国,纷纷封锁边境线,拒绝犹太人进入。“当一切看起来没有希望的时候,一扇大门向我们敞开了”——这一扇大门位于东方的上海,只有它向犹太人伸出了救援之手。在这特殊的时刻,上海成为了拯救犹太人的“诺亚方舟”,惊魂甫定的犹太人即刻启程,漂洋过海来到了上海。
经过数月的难民收容所生活,犹太人开始渐渐在上海落地生根,习惯上海的生活方式。在这里他们可以自由出入,逐渐搬进位于虹口区的三益邨弄堂里的民房中居住,与本地人在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在这个过程中,犹太人渐渐学会了烹制中国食物,习惯了使用中国人的灶台和餐具。当时上海居住条件拥挤,邻里之间都在公共的天井烧饭,互相交流煮菜心得技巧,闲聊家长里短。
中犹文化科技交流中心位于虹口区柏树大厦,建筑面积1170平方米,内设文化交流展示区、高端论坛多功能区等。“犹太难民在上海”主题艺术馆常年展示反映二战期间,犹太难民来到上海后与上海人民同苦同乐、相互扶持与的油画国画。
除了艺术画展等,中犹文化科技交流中心还陆续举办了希伯来语文化沙龙、“犹太文化与上海”讲座活动,多名以色列文化专家学者济济一堂,深度解读历史故事。
依托上海虹口区厚重的历史人文情资源和底蕴,由东浩兰生集团主办的中犹文化科技交流中心及主体艺术馆,将促进两国在文化、科技、旅游、教育、经贸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未来三年,“犹太难民在上海”主题艺术馆还将围绕虹口区提出的“有效保护和充分挖掘体现海派文化特色的各类资源”目标,创新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通过与科技、金融、旅游、商业等产业联动,推动文化与多产业的融合发展,激活文化资源生命力。
文汇记者:许旸
编辑制作:许旸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