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会》创刊号封面
曾几何时,《故事会》是中国最流行的故事刊物,曾创下单期发行760万册的纪录。以小学中高年级为读者对象的儿童故事读物《故事大王》上刊登的作品中,有一大批获得“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并被翻译介绍到海外或被改编成了电视剧或动画片……这是上海故事研究者和创作者们的骄傲。
▲1979年的9月,故事界在文艺会堂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故事工作座谈会
日前,“新时代、新起点、新使命,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新故事理论研讨及下基层调研活动”在上海市文联文艺会堂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故事研究、故事创作、故事表演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齐聚一堂,纪念1979年于上海举办的全国故事工作者座谈会,也对当下故事创作和传播的新情况作了探讨。为期三天的活动还走进金山区,实地调研了“金山故事”的发展情况。
“差不多在40年前,也是在文艺会堂,全国的故事家也像今天的我们一样,为着中国故事的发展齐聚一堂、出谋划策、贡献智慧。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时刻,我们在这里再聚首、再出发,为的就是总结40年的经验得失,探索新时代故事创作、故事表演、故事推广的新起点、新热点、新的关键点。” 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沈文忠如是说。
▲新故事理论研讨及下基层调研活动现场
上海是中国最为现代化的城市之一,也是“故事”这一通俗文艺形式在中国重要的阵地。最早,小说、电影、戏曲乃至连环画中的情节片段都被故事艺人拿出来讲述。90岁高龄的原上海文联副秘书长、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任嘉禾在文章中回忆,以前,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图书馆为推介新书,常常组织讲故事的能人来,《包身工》《刘胡兰》《白毛女》等都被搬上舞台,《林海雪原》《创业史》等长篇中的曲折情节也都成为艺人们口中的故事,文化宫故事讲演厅常常座无虚席,故事明星的预约要排到一个月后。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的建立,讲述现实生活的“新故事”轰轰烈烈地在上海发展起来,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故事作者、故事员,创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名篇。《故事会》杂志也于1963年创办。
1979年9月20日至26日,全国故事工作者座谈会在上海举办,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故事界第一次召开全国性的故事工作者大型座谈会。30多位与会者中,既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的故事作者,又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辽宁大学等院校从事故事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还有各地群众艺术馆的故事活动组织者以及从事故事报刊出版的编创人员。这次会议提出当代故事创作仍要从传统民间故事中汲取营养,对上海乃至全国新故事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1979年于上海举办的全国故事工作者座谈会现场
随后,上海当代故事创作迎来了最辉煌的时代——《故事会》单期发行最高达760万册;《采风》刚创办几年,单期发行就突破180万份;《故事大王》跻身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上海故事》成为都市故事作品的窗口。据曾任《故事会》主编的何承伟回忆,该杂志社还曾于上世纪80年代开办了自己的故事学校,以函授班的形式上课传授故事基本理论、新故事写作技巧、新故事讲述常识、民间故事的艺术手法等,首期报名学员达8000人。
经历过黄金时代的老一辈故事艺术工作者清醒地意识到:如今娱乐方式多样化,故事的黄金时代或许一去不返,但仍然生机勃勃——“讲故事”和“听故事”依旧是大家喜欢的娱乐方式;属于“故事”的范围小了,但在家庭、茶楼、老年活动室、居民睦邻点等深入基层的地方。
▲金山的枫泾镇是全国故事创作和讲说重镇
比如,上海群艺馆仍编纂《上海故事》,与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组建了定期的阵地活动“故事汇”,主会场与分会场活动均逾百场。上海原先故事基础较好、并有故事业务骨干的地区,故事并未萎缩,而是有提升。以金山为例,该区整合了全区的创作力量,成立金山区故事学会,建立了一支颇具社会影响力的故事队伍,在张道余、毛一昌、张更生等资深故事元老的带领下,培养了一批金山优秀故事员,活跃在各个角落,让故事日益枝繁叶茂。在这里,写故事、讲故事活动已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文化活动。新故事大赛、金山故事青年骨干培训班、讲演故事培训班、“故事汇”讲演等都已成为每年的固定项目,同时,结合身边的正能量,加强原创故事创作,好人纪实故事、交通宣传故事、反邪教故事、廉政故事、社会综合治理故事等多种题材的创作内容层出不穷,内容精彩、广受好评。金山山阳、枫泾,浦东川沙新镇、曹路,嘉定安亭和青浦某些乡镇,或成“故事之乡”,或成“故事创作之家”。
作者:李婷
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