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就是在你还小的时候,天天习以为常的小米粥、红烧肉,是从未离开过的视线,是有点烦人的唠叨和叮咛。
母爱,就是在你长大的时候,难得相聚时张罗的一桌好菜,是见到你时眼中的星星和眼尾笑出的波纹,是关切又克制着怕打扰你工作的问候。
“衣裳再添几件, 饭菜多吃几口, 出门在外没有妈熬的小米粥。
一会儿看看脸, 一会儿摸摸手, 一会儿又把嘱咐的话,装进儿的兜。
如今要到了离开家的时候, 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
千里的路啊,我还一步没走, 就看见泪水在妈妈眼里妈妈眼里流,妈妈眼里流……”
这一首《儿行千里母担忧》,唱进了无数儿女的心坎里。
中国从古至今的诗词中,也有着许多对母爱的书写和歌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凝练的字句,勾勒出千百年来各各不同而又何其相似的母亲形象,到今天依然叩击着我们的内心。
母亲节,将这些有关爱与伟大的诗句,献给我们的母亲。
《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解读:以和风吹拂棘木的画面起兴,讲述母亲的辛劳和善良。之后表达自责:我们七个儿子,却无法分担母亲的劳苦,不能抚慰母亲的寂寞。《毛诗正义》评价这首诗的作者是“美孝子也”。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解读:开头两联生动勾勒出慈母为临行前的游子缝制衣服的画面,真挚感人。最后一联以比喻来抒发诗人的感慨:对于母亲春晖般深厚温暖的恩情,小草似的儿女又如何能报答于万一?
《墨萱图·其一》
【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解读:开头以《墨萱图》画作中的萱草起兴,在中国古代,萱草跟今天的“康乃馨”一样,是象征母爱的花。紧接着描述一位慈母倚门远望,担心游子行路太过辛苦。孩子的音讯、对双亲的奉养也都日渐疏远,让人心头落寞,不忍听慧鸟幸福热闹的欢叫声。
《岁暮到家》
【清】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解读:与《游子吟》母亲送儿远行相反,这首诗描绘的是游子返家的情景。密密缝好的衣物、时时捎去的家信、对孩子“清瘦”了的怜爱,让一位慈母形象跃然纸上。最后一联转而写诗人自己:迟疑徘徊着,有愧于自己未能尽到儿子的责任,为了不使母亲更加担心,不敢诉说一路上的风尘劳顿。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写给母亲的诗》
冰心
母亲,好久以来
就想为你写一首诗
但写了好多次
还是没有写好
母亲,为你写的这首诗
我不知道该怎样开头
不知道该怎样结尾
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就像儿时面对你严厉的巴掌
我不知道是该勇敢接受
还是该选择逃避
母亲,今夜我又想起了你
我决定还是要为你写一首诗
哪怕写得不好
哪怕远在老家的你
永远也读不到……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给母亲的诗歌》
席慕容
我把父亲的微笑
和那条一直沉默的河流
投放在我火焰的梦中
把发黄的十一月
和发霉的诗歌一起燃烧
我看到母亲瘦弱的背影
对父亲如麻节的柔情
她对父亲的爱
深埋在山一样的忠诚里
我不知道怎么去安慰
我试图把疯狂的河流
制定了法律
安装上诗歌的石块
阻挡雨季鲜活的肉体
我走进了语言,走进条河流
我在涨潮的岸上
画出一双愤怒的眼睛
母亲在艰难地爬行着
在撕裂的苦痛里
岁月沿着她斑驳的额头爬行
潮湿的雨季
她坚硬的筋骨
被浸了一种风湿病
我试图把所有的诗歌
变成蒸馏的药酒
统统倾洒在五月的麦地
让火焰在麦地里疯狂地生长
让语言在母亲的血管里
迅猛奔跑
让诗歌卸去病痛的折磨
《母亲》
洛夫
母亲卑微如青苔,
庄严如晨曦,
柔如江南的水声,
坚如千年的寒玉,
举目时,
她是皓皓明月,
垂首时,
她是莽莽大地。
母亲节,给妈妈最好的礼物,就是回家看看她,把心头的爱意说出来。如果说不出来,就把这些诗念给她听吧。
祝每一个母亲节日快乐,笑口常开!
作者:钱好
编辑制作:钱好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