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8点,火遍荧屏内外的文化综艺节目《朗读者》,在央视播出第二季第二期!地质冰川学家崔之久、电影导演许鞍华、演员袁泉 、小说家双雪涛、用器官捐献延续女儿生命的果爸果妈等嘉宾,将以“想念”为主题,朗读那些打动过他们的文学经典。
想念是怎样的一种滋味?而现在,你又在想念着谁?恰如《朗读者》节目制作人、主持人董卿所说,“想念”让日子变长了,让不及的人变近了;想念是拥有的另外一种形式……
想念,在文学作品中呈现出千百种面貌——不光是节目中的这些经典段落,很多读者心里也有着独属自己的有关想念的文字。
除了收看节目,《朗读者》线下活动“朗读亭”,也在多座城市继续火热接力着,成了文化网红新地标。
今天下午,一座古色古香的朗读亭矗立上海思南公馆小广场,其惊艳亮相吸引了许多市民兴冲冲前来“打卡”,他们或是抱本厚实的书,或是拿张薄薄的信,传出的声音有稚嫩的、低沉的,有激昂的、沧桑的……5月12日今起至21日,以“为Ta读”为总主题,各行各业的人都能走进朗读亭,走进思南,倾诉心中情愫。
其中,有关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悼念朗读,格外撼动人心。10年前的这场天灾,摧毁了许多生命,如今10年淬炼,10年新生,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内心重生的力量。
比如,朗读者王建昌是一名抗震消防官兵,他在上海朗读亭念了一篇梁平的文章《中国力量》,其中写道:“春天回来了,这里幸存下来的生命,在帐篷、在板房、在废墟的建设工地上,升华了‘幸存’的全部意义……我们谁也不能阻止灾难的突然降临,但是中国,面对灾难,面对灾难以后的山河重建……”
还有当时在地震发生时为废墟下同伴大声呼救的何亚军,也在朗读亭里读下令人动容的怀念文字。
朗读亭内的温暖的灯光、平板电脑、专业的录音设备和微型摄像机,给予每个人庄严的对待。
文鑫怡、刘恩池,是一对青春靓丽的大学生室友姐妹花,她们分别从江西、云南考到上海华东政法大学,念大一,在网上关注到动态后,下午特地赶到思南公馆。“读高三时看了《朗读者》节目,很受感动,没想到自己也能亲身参与。明天就是母亲节了,平时我比较含蓄,很少对父母直接表达自己的爱,想趁这个机会倾诉下心声。”文鑫怡说,她选择了诗人席慕蓉的《写给母亲的诗》,作为自己对妈妈的小小心意。
刘恩池则挑选了作家毕淑敏《握紧你的右手》,这篇文章曾在她迷茫无助时陪伴在侧,现在她愿意分享给更多的同龄人,传播真善美的正能量。
这是思南公馆与“朗读亭”的二度合作,因相近的文化气质和人文追求,双方一拍即合,去年3月8日至14日“朗读亭”初次亮相思南公馆,就获得公众广泛赞誉。因心中不息的理想之光,许多人在“朗读亭”相遇。
比如,思南读书会年度读者岑玥,用《再别康桥》献给所有因书结缘的朋友们;瑞金医院的乐飞医生,医术高超,热爱文学,传达了医者的人文素养;曾在思南公馆表演音乐剧快闪《我,堂吉诃德》的“七幕人生”音乐剧演员道灵,朗诵曲目《不会成真的梦》,饱含对艺术之梦的热爱。而他的小伙伴们也从思南“朗读亭”走上央视《朗读者》大舞台。
在思南公馆品牌总监郑毅看来,“朗读”是文字的体现,“者”是人,“亭”是空间。空间只有在文化滋养、人文关怀下,才能成为具有生命力的地方,反哺公众对文艺的广泛需求。“朗读亭”再进思南,与紧邻的思南读书会、思南书局实体书店、思南露天博物馆,形成了丰富立体的阅读之旅,散发出“文化思南”品牌矩阵的强大效应——“人与人相遇在此,多元性文化也共鸣在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用文化穿针引线整合系列资源,用创意点亮城市公共空间,正是我们为阅读推广所作出的积极探索实践。”
恰如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所说,“以朗读的形式沟通芸芸众生,让更多的生命借助这个舞台再一次打开,让观众的情感借助屏幕得到抚慰和启迪,这一切都是今天这个时代所呼唤的。”
<<<<延伸阅读
【我想来朗读亭,怎么参与?】
时间:5月12-21日每天10:00-18:00
地点:思南公馆重庆路广场(重庆路复兴中路路口)
该活动不设预约;每日接纳容量大约120人左右;思南公馆为读者在排队区准备了座椅,大家可以坐着排队;排队区会搭建雨棚,也请各位读者留意天气备好雨具;排队过程中如需使用洗手间或用餐,请向工作人员领取“等候券”。
请自行准备喜欢的经典文章或书,体裁不限,年龄不限,语言不限,可以读给亲朋或自己;每位朗读时间3分钟左右;过程有专业摄像师全程录制,后挑选最打动人心的朗读者参加央视节目录制。
当日参与的朗读者写篇“朗读记忆”,内容包括简短自我介绍,朗读文章简介,为谁读,所读原因,可上传文章及与朗读亭合影,@或私信朗读者官微、公众号,有机会成为幸运者到《朗读者》现场参与节目录制。
文汇记者:许旸
编辑制作:许旸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