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上海交响乐团驻团作曲家朱践耳的作品《节日序曲》在宝岛的台北市奏响,同时,俄裔犹太作曲家阿龙·阿甫夏洛莫夫的交响诗《北平胡同》暌违30年,再度登上舞台。屈指一算,这也是上交继1994年、2004年、2010年之后第四次在台湾演出。
演出前,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在海派文化艺术节中献演《北平胡同》这个与上海有千丝万缕关系的作品,有别样的意义。“观众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欣赏传统作品,而是期待一些反映城市声音、时代变迁的作品,这次就是把上海这座城市的故事带到台北来。”7年前,上交来台湾演出时全场合唱返场曲《外婆的澎湖湾》。“时隔7年再来台北交流,意义非凡,希望借这场音乐会,为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和传承中华文化做一点贡献。”
音乐会以极具欢庆气氛的《节日序曲》开场。这部朱践耳先生留学时写下的作品,于1959年5月在莫斯科音乐学院首演,之后就被当时的苏联国家广播电台收购并保存,历经不少波折,才由当时的上海交响乐团团长黄贻钧带回国内,在国庆十周年献礼音乐会上奏响。
《北平胡同》是阿甫夏洛莫夫1929年至1945年左右定居上海期间的代表作,描述的是这位外国作曲家对老北京的印象。作品收录旧时京城胡同里从早到晚各种音响——街头小贩的叫卖声、走街串巷的理发师、磨刀工的揽客声、寺庙的钟声等相互交织,从日出到黄昏,乐曲从昂扬回复平静。作曲家从上海弄堂遥望北京,在作品里夹杂着对中国这片土地上每一缕风土人情的深情回忆。
鲜为人知的是,深受中国文化吸引的阿甫夏洛莫夫曾经为《义勇军进行曲》配器。融贯中西的独特音乐风格,使他一时声名鹊起。当时的英文报纸《中国报》评价他:“用西方交响乐队表现中国音乐主题的才华打动了听众……数百人挤在后台向作曲家致意。”
作为第七届海派文化艺术节的一部分,该音乐会由两岸艺术家联袂演绎:年仅13岁的少年钢琴家王雅伦以及出生于台湾,美国音乐家协会大赛史上最年轻获奖者、中提琴演奏家李捷琦加盟昨晚的演出。
相关链接
上交曾三次赴台演出
上交与台湾的缘分最早可以追溯到23年前——1994年初,上海交响乐团首次应邀赴宝岛预演,在户外举行了一场新年广场音乐会,4万观众到场聆听;2004年11月,指挥陈燮阳率上交二度飞抵宝岛,连演两天,带去了颇具民族特色的笛子协奏曲《愁空山》;2010年,上交百余人的乐队,联手多位艺术家共同演绎世博会主题曲《我去看世界》等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