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见习记者姜方 通讯员费飞)2016全国第二届“音中奖”作曲比赛(民乐作品)决赛音乐会昨晚在上海贺绿汀音乐厅举行,最终,石曾星的《水痕·魂》获一等奖,秦天、程萍获二等奖,黎嘉莹、葛祖言、顾言获三等奖。林泽钦(竹笛)获得演奏一等奖,陈安祺 (扬琴)、俞静怡 (二胡) 获二等奖,李佩文 (古筝)、王乐(二胡)、何芊倩(古筝)获三等奖。有评委说,这是一场极为“任性”的音乐会,“任性”在于参赛的作曲家们经过8小时的现场写作,完成一部由民乐乐器和钢琴组成的二重奏作品,再交由表演模块选手排练3天后上演。
如此新颖的比赛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参赛选手们的创作潜能。而在作曲比赛中设置演奏模块的目的在于促进音乐各学科教学观念的跨越与融合,探索前瞻性、创造性的比赛形式,培养音乐新人的协同意识,同时锻炼新秀们的舞台实战能力,意义深远。
继首届全国“音中奖”(弦乐作品) 作曲比赛成功举办后,2016全国“音中奖”作曲比赛 (民乐作品) 于10月初拉开序幕,主要针对全国各大音乐学院附中的青少年小作曲家们,旨在繁荣中国现代室内乐民乐作品的创作以及现代音乐演奏人才的培养。经过激烈角逐、层层评审,通过甄选进入决赛的10首作品,充分体现了我国在青少年音乐创作技法培养上的日趋娴熟以及对现代民族音乐创作理念的认知的提升,这种具有高度完整性的作品正是当代音乐教育所推崇的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的体现。此次“音中奖”不仅体现出参赛作品的高水准,更在评审团阵容上体现了高规格: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等八大院校的作曲名家齐聚上海,对参赛作品进行了深入、精细的评审。
本届大赛通过比赛充分发掘优秀的音乐人才和作品,探索现代音乐教学的新模式。作曲科主任强巍昊表示,“少年强则中国强”,随着“音中奖”系列作曲比赛的不断推出,希望能推动当代青少年音乐创作的发展,让学院派音乐写作更加活跃,谱写出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