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被悬挂在博物馆、画廊的墙壁上,默默等待观众的到来,在当下,传统文化还能有怎样的打开方式?故宫博物院用一场直播,找寻答案。在网络直播平 台被美妆教程、搞怪搞笑甚至秀无聊、秀下限的内容占领的时候,这样一次传统文化的“入侵”,无疑为直播与传统文化两方都提供了新的可能与思路。韩熙载化身 成了网络男主播,是传统历史文化打通了深入青年人群的新渠道,是以“互联网+”思维打造出的全新文创品牌,更是为“虚火中烧”的互联网直播平台吹来一缕中 正雅致的清风。
近日,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场景被搬到了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E区“吴门烟雨”室内园林景观 区。在景观区的亭台楼榭间,汉唐乐府的表演者,身着南唐服装,画好古典妆容,重现了画面中“李姬弹唱”“五女奏乐”等经典场景。而除了现场驻足观看的乘客 外,表演还以直播的形式由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平台同时播放,吸引了逾13万人在线观看,并进行讨论。面对在快速更替翻新的娱乐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 人,传统文化正在尝试以现代格式与他们产生共鸣。
《韩熙载夜宴图》出自五代南唐人顾闳中之手,是故宫博物院的珍宝 之一。画作记载了南唐大臣韩熙载夜宴宾客的情景,描绘了宴会上弹丝吹竹、轻歌曼舞、杯觥交错的热闹场面。全图以“连环画”方式展开,分“听乐”“观舞” “暂歇”“清吹”以及“散宴”等5个段落。在本次首都机场汉唐乐府的演出中,选取了最具观赏性的“听乐”“观舞”与“轻吹”三段,演员扮演的“画中人”跨 越“次元壁”,在台上轻歌曼舞,而在机场驻足观赏的乘客与观看网络直播的观众则穿越千年,成了韩熙载夜宴的“座上宾”。值得一提的是,舞台上还放置了3块 多媒体展板,随着表演的推进,展板上不断滚动画作《韩熙载夜宴图》的局部与细节。演出与画面比对呈现,营造出多屏互动的全新观看体验。
除 了有趣的表演形式,故宫博物院对网络直播的运用,更显意义非凡——这被视为国字号文创团队对最新互联网潮流的一次“大力拥抱”,直播的效果也算不错。从 直播画面来看,在机场现场观看演出的游客并不算多,能够完整看完的更是少数。但是网络直播却让观看演出的观众达到13万多人。故宫博物院微博官方平台在演 出前20分钟,发出直播通知后,就有不少网友通过评论频频询问:“哪里能够看到视频?”开播后,更有不少网友在自己观看之余,随手将视频推送给朋友观看。
整场演出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网友的互动一直没有“断线”,虽然很多人吐槽可能因为网速关系,播放画面“太卡”不够流畅,但对于这一全新传播形式,网友们一致叫好并希望今后多多推出。
“这才是传统文化应有的传播态度。”直播结束后,一位网友如此评论。其实,年轻化的网络平台对传统文化的需求也在崛起。
去 年一部讲述故宫修复师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电视上播出时,收视效果并不理想,但是在汇聚90后、以弹幕文化著称的B站上却受到狂热追捧。B站的 首席运营官李旎说:“这是网络长尾效应的发力,其实在内容爆炸的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人,对内容的品位与格调反而更加挑剔。”这也标志着网络媒介对自身 内容的反向筛选已经开始,接下来B站将把眼光投向更多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纪录片作品。
生长于互联网时代的90后、00后,更容易接受各种花样翻新的娱乐文化。找到与年轻人的对话渠道,传统文化的发声方式也在应时代而变。
在 一档名为《我在故宫走着瞧》的“网生”节目中,主持人通过直播的方式,与观众边逛故宫边分享知识。影视剧中常常出现的宁寿宫最初建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甄嬛传》中主角居住的“碎玉轩”到底存不存在? 故宫里最大的戏台上有没有威亚装置?裹上流行文化的外壳,故宫中的历史文化以聊天的方式被娓 娓道来。而直播特有的互动体验,也增添了知识的趣味性。比如,镜头扫到主持人路过的古井时,便有网友在直播画面中留言提问,井口那么窄小,珍妃如何被 “投”?主持人马上解释说,井口经过多次修整,早已不是当初的原始尺寸。这样新颖活泼的实时讲解,为故宫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找到了更多青年观众,也让该节 目在一众低俗、搞笑的直播中脱颖而出,获得传播量和口碑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