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晶卉
钢琴名家,投资高手,知名教授,看似不搭界的三人同台,能擦出怎样的火花?
昨天做客第一财经技术与创新大会,孔祥东、卫哲、张力奋三个人对着手机各说了一句话,然后通过一款名为Songify的App,三个人的话竟变成了一首歌。
就像这款App,资本、艺术、技术发生了跨界“化学反应”,这就是“混搭年代”的创新。三位专家指出,中国的资本与艺术结合并不充分,且大量结合是基于商业模式创新,这与中国投资界“信心过多,耐心不够”的症结有关,值得警惕。
他把自己的音乐学校提前关了
孔祥东是著名钢琴家,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个疯狂的 App 试用者———过去六、七年,孔祥东日均从苹果商店下载200多个App! 为此,他还两度被苹果公司邀请去做演讲。
“没少做闲事”的孔祥东在试完这些手机应用之后,做了一件事———把自己办的音乐学校提前关了。“关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终有一天,我们今天面对的传统教育模式都将被退款。”昨天,孔祥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举了个例子,美国纽约朱莉亚学院将于2018年在天津开办分校,但其实,用户只要下载朱莉亚App,每月支付50元,就可以订购它的课程内容,虽然不能坐在现场,但足以弥补大部分障碍,换句话说,互联网才是今天最大的音乐学校。
做出这样的决定,源于技术与艺术的跨界思考。孔祥东发现,现在制作App排名全球前三位的国家是美国、英国和日本,日本不少App制作人本身不是行业从业者,有很多律师、医生,这给了他灵感。“今天制作一个App,不是强调能力,而是创意,应该把创意能力集中在一个点上产生火花,把技术外包给别人,这样的跨界融合才有意义。”
资本切入艺术尚无“第二通道”
从阿里巴巴“引咎辞职”之后,卫哲的第二个身份是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五年投资生涯,他投过不少与艺术相关的项目,最近投的项目叫“星空琴行”,一家“互联网+”儿童钢琴教育机构。但卫哲并不十分满意,“它更多是商业模式的改变,类似于滴滴打车,把更多有闲置资源的老师释放出来,技术只是帮助资源重新配置,还没有对艺术本身进行突破。”
除了商业模式的小范围突破,卫哲认为,眼下国内资本与艺术的结合点与过去并没有本质区别,大量资本的主要工作就是把艺术包装成IP(知识产权),很多人拍卖艺术作品、投资影视剧和音乐制作团队,核心是买IP,“这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第一批资本家的艺术投资本质上没有区别。”
无论是上述哪种投资方向,都不是卫哲理想中的“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他曾做过一个统计,人民币基金的周期通常只有四五年,而美元基金则可持续10到12年。“今天中国的商业模式创新已经走到世界前列,连美国创业者也都在向我们学。但商业模式创新只是创新的一小部分,真正在技术、产品上的创新才值得资本拥戴。”卫哲指出,中国投资界“信心过多,耐心不够”,创始人与投资者只想着赚快钱,导致技术和艺术还没有真正开始大规模结合,资本进入艺术的第二个通道也没有打通。
期待出现“虚拟孔祥东”
孔祥东“淘”出的这款Songify应用,是美国斯坦福大学一对学生夫妻开发的,孔祥东把它存在手机和iPad里,因为这让他感觉到技术与艺术再次结合,有更多可能。
作为音乐家,从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至今,他能够感受到技术革命带来的艺术普及,古典音乐从未像今天这般能随时分享,“过去小朋友学音乐,不可能请伦敦交响乐团为他伴奏,但现在这是可能的,比如练习莫扎特协作曲,立马可以在网上订购一个伴奏带。”
录制CD在家播放,与身临其境的感受有很大差别,在广度与深度的拓展上,音乐家和投资者都在等待艺术与技术更深度的结合,让艺术得以踏上“广深高速”(广度、深度、高度、速度)。卫哲最近在看一个名为“智能钢琴”的项目,它能在取得艺术家同意的情况下,办一场虚拟家庭音乐会,就好比把音乐家请到家里弹奏,甚至可以让柏林爱乐乐团在钢琴旁为孩子伴奏,实现一对一钢琴教育,“如果再加上VR(虚拟现实),‘虚拟孔祥东’就出现了。”
“当音乐的广度和深度都能够通过技术实现,高度和速度是可以通过资本推进的,到了这个层面,‘虚拟孔祥东’时代才能真正到来。”卫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