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婷) 研究鲁迅,最主要的依据是他留下的文本,唯有精确把握其作品各个版本的文字,才能了解他的思想,这在学术界已是共识。由于不少鲁迅作品的手稿未能保存下来,它们的初刊本便成了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文本。记者昨天获悉,上海鲁迅纪念馆近日推出了《鲁迅小说散文初刊集》,将鲁迅生前所写的所有小说、散文的初刊本影印出版,令读者大饱眼福——原来鲁迅的作品问世的时候是这个样子。
专家认为,《鲁迅小说散文初刊集》 的出版还原了鲁迅作品最早发表时的文字原貌,对鲁迅作品的校勘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也是出版史的重要资料,为鲁迅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顾农告诉记者,鲁迅创作的小说、散文,绝大部分是先行在报刊上发表,然后收进单行本,再出全集本。普通读者看到的大抵是后出的单行本,初刊本因为保存相对分散且时间较久远,不容易看全。比如,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北京《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1918年5月15日),距今将近100年;而鲁迅最后的创新之作《故事新编》初版于1936年,距今也有80年。《鲁迅小说散文初刊集》将鲁迅小说、散文各篇的初刊全部收全,实属不易。
其中,《长明灯》 的初刊本最为难寻。该篇小说最初是连载于1925年3月 5日至8日的《北京民国日报》上的,由于该报寿命太短、出版时间不足半个月,因而很长一段时间难觅踪影,最后在北京鲁迅博物馆才找到它的初刊影印件。《北京民国日报》是孙中山北上后在北京设立的报纸,它创刊于1925年3月5日,孙中山去世后不久即被北洋军阀查禁,总共只出版了13天。据记载,小说发表后,李大钊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鲁迅研究专家荣太之将收入小说作品集《彷徨》中的《长明灯》与最初发表在报纸上的《长明灯》进行比对研究后发现,虽然整个故事情节没有改动,但文字部分有几十处的修改。比如,小说作品集《彷徨》中的《长明灯》一文的第1自然段第3行的“一种微细沉实的声息”,在初刊本中“声息”却为“声气”。而第3自然段“现在也无非就是这茶馆里的空气有些紧张”,在初刊本中没有“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