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琛的江姐造型。 柴建珊 摄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身穿蓝布旗袍、披着红色围巾的江姐形象,几十年来已经深深烙在人们的心里。昨天和今天,上海歌剧院制作的中剧场版歌剧《江姐》连演两场,熟悉的旋律再次在上海大剧院响起。
剧中两位年轻的江姐扮演者都不到30岁,是典型的80后。她们坦承,拿捏戏中人物是一项巨大挑战。江姐扮演者之一的周琛告诉记者,为了揣度江姐的内心,她翻阅了许多资料,《红岩》更是看了不知多少遍,绝不放过任何一个与人物有关的细节。2012年,她结识了第一代江姐扮演者任桂珍。任老师为她辅导的第一节课,并没有讲与剧中有关的情节,而是告诉她,要扮演江姐,首先要做的就是成为一个正直的人。“江姐是英雄,但是不能当作‘英雄’来演,要不然很容易陷入角色脸谱化的怪圈。江姐最能打动我的是作为一个女人的柔情,她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她拥有着人类最真实最质朴的情感。我们只要还原人物本身,做最真实的江姐,这样的演绎就能够走进观众心里。”
本次江姐的另一位扮演者何晓楠是上海歌剧院第六代江姐。她通过不断观摩老一辈艺术家演绎的江姐和研读小说中的原型人物形象,使舞台上的江姐形象更加鲜活。在她看来,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任何时代的观众都能在剧中找到共鸣。导演王仁亮说,歌剧《江姐》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鲜明的性格特征,每一个角色都“有戏”,也正是80后的加入,让《江姐》这部红色经典歌剧更能引起当下年轻观众的共鸣。
上海歌剧院自1964年推出《江姐》后,该剧一直是保留剧目,第一年便演出286场,至今没有其他歌剧能打破这一纪录,历经数度复排,《江姐》至今已先后演出达500多场。此次上海歌剧院将《江姐》打造成中剧场版的公益演出,演出票早在两个多月前就已售罄,足见经过岁月的打磨,歌剧《江姐》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红色经典。
文汇报记者 徐璐明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