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大师周国桢(左三)向英国观众介绍陶瓷艺术品《任重道远》。
■文汇报记者 徐维欣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一般每间隔10年左右,就会进行一次中国文化大展,屡屡收获全球关注。1996年,博物馆首次向英国公众展示三星堆文物的“中国古代文化之谜”大展;2007年,“秦始皇:中国兵马俑”大展轰动一时;今年秋季,“明:盛世皇朝50年”大展亦让英国乃至欧洲观众趋之若鹜。
然而,办展的规律此次似乎被打破了,在“明:盛世皇朝50年”大展之后,中国元素在初冬时节再次席卷英伦。日前,在英国举行的“2014大英博物馆新瓷——中国当代艺术陶瓷特展”,让西方观众再次领略到东方古国古老技艺的勃勃生机。
“陶瓷是当年丝绸之路上重要的经贸物件之一,而中国当代陶瓷又承载了太多内容,因此我们很高兴看到它能够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先锋。”此次特展策展人陈海波对于中国当代陶瓷进入大英博物馆备感骄傲。
对当代艺术陶瓷发展寄予期望
在大英博物馆内与明朝文化大展的同期,呈现一场中国当代艺术陶瓷的特展,是否能够形成一种叠加效应、有效扩大中国当代艺术陶瓷的国际影响力?正是这样强烈的期望,促使陈海波坚持不懈地与英国方面进行沟通。在得到确认后,此消息引起全国各地陶瓷艺术家的关注和响应。在中国文化部艺评会以及上海市文广局的支持下,继而又确定了以文化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和上海文化联谊会两家作为活动的主办单位。
陶瓷,因其在英语中与“中国”拼法、发音相同,从而成为中国文化在西方的先行者。目前不少西方博物馆内都藏有数量庞大的精美中国古瓷,但对当代陶瓷却颇少涉足。业内专家指出,在传统瓷文化基础上继承、创新、发展的近现代艺术陶瓷可以说是文化转折发展的见证和记录。
最终,经过筛选及对作品思想、语言、个性、深度四个方面的评定,从500余件瓷器中挑选出来的27件作品踏上了英伦之旅。陈海波说:“这些瓷器包含老中青三代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涵括传统、学院、画家画瓷3个板块。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艺术家的创作反映了中国当代艺术陶瓷发展的主要成就,并预示着中国陶瓷艺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展览开幕当天,陶艺大师周国桢在现场为其新作《领头羊》揭幕,此件作品不仅契合2015年中国羊年,更寄予了中国当代艺术陶瓷在今后发展中的期望。
对外文化交流不应单纯图热闹
在此次赴英展览中,周国桢另一件骆驼造型瓷雕《任重道远》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他于1997年香港回归时创作的作品,希望香港回归祖国之后,建设步伐如同当年丝绸之路上的驼队一般踏实有为。不过在陈海波眼中,这件作品如今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一是表示中国陶瓷要重走丝绸之路,二是中国当代陶艺在文化走出去中的角色任重而道远。”
在信息封闭的社会,诸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其本身的意义在于通过不畏征程的艰辛,将陌生文化展现给世界舞台。而在全球化、科技交通网络发达的今天,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意义早已不止于长途跋涉的距离效应,也不应追求单纯图个“表面热闹”的方法和模式,其最终目的是突破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固定思维和有限认知,将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现状、成就予以清晰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