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记者 金久超
是什么样的魅力,让远在大洋彼岸的西方古乐这样吸引着东方乐迷?近日,约第·沙瓦尔携埃斯珀里安古乐团在上海音乐厅带来一场名为“我们的海”的音乐会,用一套涵盖了希腊、塞法迪犹太人、奥斯曼土耳其和阿拉伯-安达卢西亚音乐的组曲,为上海观众展现了地中海文化。几次安可返场后,观众们似乎还意犹未尽,连谭盾也忍不住在演出后对媒体一再表明心迹:“在哪个城市我都要听沙瓦尔的音乐。”
其实单就对比舞台效果来看,埃斯珀里安古乐团的表现可以说是惊人的朴素,连乐手的即兴演奏也极其克制。有乐迷拿沙瓦尔与之前马友友和“丝绸之路”乐团的演出作比较,二者都在演奏不同时代的乐器,尝试创造“音乐记忆的博物馆”,相较而言,马友友更追求演出效果,而沙瓦尔则表现得更加沉静。对此,上海音乐厅节目运营部负责人沈彦树认为:“其实看似朴素简单的演出,在最核心的部分,也就是音乐本身,还是暗藏玄机的。比如沙瓦尔对每首曲子之间进行的转调处理,还有演出当天6首组曲的编排中,大量运用了现代作曲技法和规则,以迎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乐迷的追捧或许还因为东西方的古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沙瓦尔在介绍自己的乐器时就提到:“维奥尔,在意大利语中意为膝盖,顾名思义,维奥尔琴需要用膝盖用力夹住来演奏,和一些中国乐器的演奏方式很相似。”
同样是来自古代的音乐,相似的演奏方式和乐器让人不禁将这支来自西方的古乐团和我们本土的民乐进行比较。近年来,很多音乐工作者都以各种形式尝试和探索民族音乐新的可能。曾经红极一时的“女子十二乐坊”就是其中一例,它将原本应该静坐架在膝上表演的传统乐器,改为一群妙龄女子站立演奏,并且要随着音乐和声光电效果全场舞动。这样现代的演出方式在当年招来许多争议,有专家就批评说,艺术不是靠美女上阵、蹦蹦跳跳包装出来的。
在沈彦树看来,市场化的操作本无对错。“女子十二乐坊”这样的组合其实更偏向于流行乐。民乐和沙瓦尔的乐团都有共通点,都具有非和声化、有限度的即兴表演和重复性等特点,找到正确的方式方法,完全有条件推动民族音乐发展。他认为,民族乐器并不适合“交响化”演出形式。“关键是我们缺少一个或一批像沙瓦尔这样的人。大量查阅典籍、挖掘传统精髓,在尊重民乐以及乐器特质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市场化的推广,这一点是纯商业运作不能代替的。”
的确,过于注重表演形式以及纯粹的商业运作,使得观众在“大饱眼福”之后对于听到什么,往往印象模糊。这也是其后很多模仿“女子十二乐坊”的组合乏人问津的原因。只对音乐本身较真,抛弃了一切可能被称为繁复的表演方式,在旋律中娓娓道来那些亘古不变关于生死和爱的情感,或许才是沙瓦尔打动人心的关键,也是我们值得借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