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第一宴”为国宴定下了“质朴、清鲜、醇和”的基调,此后数十年里一直以淮扬菜为底色。
(水晶肴肉)
一份老菜单引发的“事件”
据国家级烹饪大师徐鹤峰先生说,事情的起因与我有关。
今年春上,我在微信上晒出一份菜单,那是1998年秋天,上海苏州河北岸著名的国宾接待单位上海大厦为迎接新中国五十华诞而复刻了“中国第一宴”,同时请一些专家学者品鉴,我有幸忝列末座,美酒珍肴,印象深刻,餐后就收藏了这份菜单。
年初,我为寻找一份历史资料,意外地发现了插在某本书里的这份菜单,久别重逢,格外惊喜,就拍了照片传诸微信朋友圈;
美味四小碟:扬州乳瓜、琥珀核桃、白糖生姜、蜜腌金桔
淮扬八冷盆:香麻海蜇、虾子冬笋、炝黄瓜条、芥末鸭掌、酥烤鲫鱼、罗汉肚、镇江肴肉、桂花盐水鸭
六热炒:
清炒翡翠虾、鲍鱼浓汁四宝、东坡肉、鸡汤煮干丝、口蘑罐焖鸡、扬州蟹粉狮子头
一汤:全家福
点心:炸年糕、黄桥烧饼、菠萝八宝饭、艾窝窝、淮扬大汤包
水果拼盘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份折叠式的菜单设计与印刷都不算精致,但左页上有一段文字透露了一些信息: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在北京饭店隆重举行了开国大典盛宴,由当时北京红极一时的“玉华台”饭庄的九名淮扬名厨执勺(现尚有二位健在),全部是淮扬菜点制作。宴会共有600多人参加,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陈云、邓小平和当时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的领导人都出席了这次盛会。
上海大厦以淮扬菜闻名沪上,曾接待过许多国外政要、各界知名人士。邓小平在五十年代末曾赞誉“上海大厦淮扬菜达到国家水平”。
在上海大厦在开这份菜单时,当年参加烹作“开国第一宴”的两位玉华台老前辈还健在!但是很遗憾,直至今天我都没见到与这两位老人有关的口述史。
这份菜单还给了我启发,后来我就形成了收藏菜单的爱好,成为日后撰写美食评论文章的重要参考。
我发出到微信群里的这张菜单和简短的解说文字,收获了热烈的反响,点击率也相当高。想不到徐鹤峰大师也默默地关注了,并经过小半年的深思熟虑,在他担任高级顾问的苏州吴江宾馆着手复制“开国第一宴”。半个月前,吴江宾馆、无锡湖滨饭店、上海兴国宾馆三家具备接待国宾能力的国企大饭店,会聚太湖边,每家做出一桌复刻版“开国第一宴”,华丽亮相,惊动业界,经过徐鹤峰等前辈大师的鉴定、指导,基本定型,准备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之际,在上海、苏州、无锡三地同时推出。
(扬州蟹粉狮子头)
“开国第一宴”为何选择了淮扬菜
上周二,徐鹤峰大师请我去兴国宾馆望松楼品鉴“开国第一宴”中的几道菜并作采访,我欣然冒雨前往。望松楼是一百年前由英国人建造的郊外别墅,隐藏在园内八万平方米的绿树丛中,论规模,在兴国宾馆十三幢老洋房中只能算“小弟弟”,但因在阳台上能看到园内一株名闻江南的百年老树“大王松”而得名,别有一番情调,刚刚成立的“东湖美食研究会”就设在这里。
徐大师见到我后就说:“你在微信文章中说开国大宴以淮扬菜为底子,这句话是严谨的。后来我见到有些文章说开国宴全部是淮扬菜,这就不对了。东坡肉、口蘑罐焖鸡、鲍鱼浓汁四宝、芥末鸭掌、艾窝窝等,你能说是淮扬菜吗?我还见过一份开国宴菜单里有乳香燕紫菜、红烧鱼翅、腐乳醉虾等,也不大靠谱,高档食材入国宴,与建国之初政府提出的‘勤俭建国’的思想不符。腐乳醉虾也不大可能入席,与大多数来宾的饮食习惯不符,也不符合卫生要求。我们现在复刻的国宴还是以上海大厦二十年前的菜单为底本。”
(鸡汤煮干丝)
后来徐鹤峰大师还与他的学生,中国烹饪协会高级技师、江苏省烹饪协会副会长、曾任南京金陵饭店行政总厨的花惠生先生交流此事,花师傅从家中拿出一份他珍藏的国宴菜单供他参考,与上海大厦的菜单基本一致,只不过多了一个地址:北京饭店17号。这17号是北京饭店里的楼号还是餐桌号?两位大师也搞不清楚。
一起我们喝茶聊天的兴国宾馆总经理黄斌先生提供了一些依据。他说:“北京饭店的知名度与上海和平饭店不相上下,它有着特殊的政治地位和深厚的文化积淀。1900年,两个法国人在东交民巷外国兵营东面开了一家小酒馆,并于第二年搬到兵营北面,为吸引食客,就挂上了“北京饭店”的店招。不久饭店又迁至东长安街王府井南口,也就是现在饭店的地址。盖楼的红砖都是从法国进口的,风格洋化,为故都平添了一种异国情调。1917年买下饭店的中法实业银行又盖了一幢七层楼房,里面有一个可供300至400人用餐的西餐厅,餐厅旁还有一个很大的舞厅,舞池东边有一个前厅。如把西餐厅、舞池、前厅三处之间的移门打开,形成一个整体,足以供一千人同时用餐。我听老前辈们说,1949年的北平城也只有北京饭店有这么大的餐厅,那么开国宴应该就设在这个西餐大厅里。”
据史料记载: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当晚,中共中央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国民党军队的起义将领、少数民族代表,还有工人、农民、解放军代表,共600多人汇聚北京饭店出席了新中国第一次国宴,总共60多桌,此次宴会后来被称为“开国第一宴”。
(徐鹤峰大师在指导兴国宾馆的厨师复制开国第一宴)
有人认为,周恩来总理出生于淮安,所以就决定了国宴的淮扬风味。这是一面之辞。不过众口难调,一直是中国菜肴面临的难题,国宴以什么菜系为主,体现何种口味,也确实让“身体力行,事必躬亲”的周总理费尽心思。参加的国宴宾客来自海内外各个地方,身份不一,经历不一,口味不一,要达到举座皆欢的效果,真不是一件容易事。最终周总理定下淮扬菜的基调,是因为淮扬菜高贵典雅,朴实无华,做工精细而不失原料的本味,适应面较广,特别是取料范围很大,以此来体现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应该是一件厨师“能够完成”的任务。
不过又有一个问题出现了,北京饭店以经营西餐为主,并无中餐厨师,因此,主管部门又从以淮扬菜著称的西单玉华台饭店调来朱殿荣、王杜堃、孙久富等九名淮扬菜厨师,负责“开国第一宴”的设计与制作。为照顾老年宾客,厨师开出的菜单中,多为清淡软烂,以咸为主,刺激较少,可折骨、可分食的菜品。
接下来的问题又来了,中餐的烹饪原理与西餐大不相同,炊具餐具不一样,连炉灶也不一样,玉华台的总厨朱殿荣让人在饭店里砌起几个土灶,架起四口大铁锅,烧的是烟煤,烈火熊熊、煤烟滚滚中,各位大厨手舞长柄大勺,左右翻飞,将一道道热菜烹饪出来。有些菜品是提前做成半成品,比如烧四宝、蟹粉狮子头等,开席后再加工一下就成了。关键是与小锅菜的烹制不一样,口味、火候必须准确把握,一次到位,这当然也难不倒玉华台的厨师们。孙九富擅长面点,供600多位宾客吃的淮扬汤包都是他一个人捏出来的。刚刚从旧社会一脚迈进新时代的大厨们,满怀着翻身做主人的感恩与豪迈心情,浑身带劲,全神贯注,匆促上马的“大锅菜”居然也体现了小锅菜的色香风味。
中外宾客吃得相当满意,对菜点给予很高评价,“开国第一宴”从此就为国宴定下了“质朴、清鲜、醇和”的基调,此后数十年里一直以淮扬菜为底色。
(桂花盐水鸭)
复刻“开国第一宴”的难点和亮点
我们这天在望松楼里品鉴了几道国宴菜:盐水鸭、镇江肴肉、罗汉肚、翡翠虾仁、鸡汤煮干丝。其中的大部分菜我都吃过几次了,但这次吃,加上又是兴国宾馆厨师团队在徐鹤峰大师指导下完成的,味道不一样,心情也不一样。
盐水鸭是上海人熟悉并喜欢的下酒菜,云南南路的小金陵盐水鸭每天都要排队,这道风味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从南京引进魔都的,现在成了美食街的一大招牌。徐大师对我说:南京有两只鸭,烧鸭和盐水鸭。北京烤鸭的前世就是金陵烧鸭。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河网密布,遍种五谷,养鸭历史很早,在春秋战国《吴地记》中就有南京人筑地养鸭的记载。做盐水鸭的鸭子散养于河滩与水田,吃水草、螺蚌及小鱼小虾长大,有足够的运动量,成熟的鸭子皮厚肉紧,过去有些店家在宰杀前还要用稻谷催肥三天。
盐水鸭一年四季可吃,为什么又叫“桂花盐水鸭”?因为丹桂飘香时节鸭子最肥,口感最佳。《白门食谱》有记载:“金陵八月时期,盐水鸭最著名,人人以为肉内有桂花香也”。
盐水鸭是低温料理,事先用炒香的花椒盐抹一下鸭身内外,视季节不同置于缸中腌制数小时,取出后挂在风口吹干。盐水鸭是在清水锅里烧煮的,并非外界想象的用浓稠的鸭汤来煮,煮过的鸭汤不能过夜,全部清理,这样才能保证盐水鸭煮熟后皮色如象牙。“如果用鸭汤煮,鸭皮就会发黑,影响食欲”徐大师如此说。
小火焐熟的鸭子还得浸入老卤入味。所以兑制老卤也是极关键的,里面要放香料和酒,比例如何掌握,这是店家的核心机密。一只“教科书级”的盐水鸭,切开后可以看到鸭骨的横截面,骨髓应该是灰色的。“熟盐擦,清卤复,吹得干,焐得透”,这一口诀概括了桂花盐水鸭的技术要点。
兴国宾馆的盐水鸭都是当天制作当天供应,确保与七十年前的风味无异。为了方便老年客人食用,拆骨切片后装盆,肥而不腻,嫩滑鲜香。
(罗汉肚)
技术难度不比盐水鸭低的是罗汉肚。我以前在苏州吃过一款八宝肚,罗汉肚的画风与八宝相近,都是将馅料填进完整的猪肚内烧煮成熟后切片装盆。不过罗汉肚是北方菜,内容与八宝肚略异。猪肚内要填进猪前腿肉条、熟火腿、水发蹄筋、开洋、咸蛋黄、莲心、芡实、杏仁等荤素辅料,切丁后加调味料,再要加汾酒若干,“一定要汾酒,茅台、五粮液虽然高大上,但都没有汾酒香”。徐大师强调。填充食材、缝上猪肚的开口后,接下来就是沉入大锅里烧煮。锅内要加棒骨、鸡架、香料等,小火四小时后方见分晓。此间还得经常用竹签子刺探一下肚子,不能让里面的热气鼓胀而撑破肚皮。
取出后放在大盘子内,上面压重物,但不能压得太扁,一般是10厘米的厚度。冷却后切成5毫米厚的大片,猪肚内的食材不会散开,互相粘连,呈不规则花纹,有的地方是半透明的,对着阳光看如宝石一样迷人。
罗汉肚分红卤烧和白卤烧两种,徐大师认为上国宴还是用白卤烧较好,外观更加清雅。
(酥鲫鱼)
我认为技术难度更高的是酥鲫鱼。河鲫鱼是江南一带常见的小河鲜,老百姓一般以红烧鲫鱼和蛤蜊氽河鲫鱼汤来调节餐食。“过江之鲫”这句成语被古人用来形容人潮汹涌的情势,可见江南鲫鱼之多。但河鲫鱼多骨刺,不善食鱼者常受骨刺之苦,我就是其中一个,为此去医院钳刺多次,每次都是一场灾难。于是江苏厨师发明了酥鲫鱼这道下酒妙品。据徐大师透露的秘密,取5公斤鲜活的野生河鲫,每条在100克左右即可,宰杀治净待用。辅料有青葱2000克,生姜一头,老抽、生抽、红辣椒和白糖适量,上好黄酒2500克(代替清水)。关键调料是麻油1500克、镇江香醋2000克。
锅底垫一只竹箅子,上面平铺青葱,将鲫鱼平排铺在上面(千万不要油煎),加老抽、生抽、黄酒、糖和辣椒、生姜片,先加一半的麻油,小火慢煮四个小时,出锅前再浇剩下的一半麻油,略焐一下出锅。此时的鲫鱼外形完整,卤汁紧包,鱼皮不破,鱼头不散,鱼肉酥嫩,鱼骨全部软化,不仅小刺可吃,龙骨也用舌尖一抿而化为齑粉。这道看似不惊不乍的下酒小菜,没吃过三年萝卜干饭根本别想拿下来!
镇江肴肉的前世今身
(鲍汁浓汤四宝)
至于翡翠虾仁、蟹粉狮子头、鲍鱼浓汁四宝、东坡肉、鸡汤煮干丝等热菜,徐大师认为凡是达到一定级别的淮扬菜厨师都能拿下来,并非难事。倒是镇江肴肉,他觉得还是镇江专门做肴肉的几家老字号出品最佳。他向我回忆起上世纪六十年代在镇江碧榆园酒店(省财政厅培训中心)工作了四个月,经常外出吃锅盖面,锅盖面的标配是一碟水晶硝肉、一碟白灼青菜。硝肉鲜香美味,令人上瘾,从此他隔三差五都要去吃碗锅盖面解馋。后来他打听到这款硝肉原来出自是一位“葛大师”的手笔。十多年后徐大师主持上海江苏饭店厨政,也一直向镇江宏友硝肉庄进货,凡吃过这款硝肉的顾客莫不称美。
“开国宴上的硝肉,据我考证还是加了硝的。根据江苏菜的传统,煮肉食加点硝可以使肉呈现漂亮的红艳色,还有一股令人食欲大振的芳香气息。硝是一种矿石,中国人做火药要加硝,成语‘硝烟弥漫’中的‘硝’,就是这个东西。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食监部门认为硝是致癌物,禁止在食物中加硝,硝肉从此只能叫肴肉了。”
请各位吃货朋友注意:美味佳肴的‘肴’字与硝烟弥漫的‘硝’,读音是不一样的!
我当然知道,小时候去南阳桥杀牛公司的熟食门市部买猪头肉,就是因为加了硝,猪头肉红艳艳的特别好看,也特别香,我一口气可以吃五六块,照样鲜蹦活跳。
(全家福是一道素菜)
吃肴肉要跟醋,醋碟内还要有细如发丝的姜丝,在醋与姜的佐助下,肴肉肥而不腻,鲜嫩爽滑,宜茶宜酒。在扬州吃早茶,怎么可以没有烫干丝和水晶硝肉呢?
没了硝的加持,肴肉如何体现原有的风味?徐大师豪迈地用手一挥:加点葡萄糖,颜色照样弹眼落睛,与传统硝肉最大程度地接近。
他又说:“再向你透露一个细节:1949年开国第一宴上的硝肉,是镇江厨师带了原材料进京制作的。但在试制阶段发现,成品的风味与镇江封国庆大师的出品相差很远。后来厨师干脆从镇江带了水和盐去制作,味道才走近了。所以一款风味美食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大有关系,这大概就是食物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吧”。
(开国宴上配茶的四干果)
复刻“开国第一宴”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也是我国餐饮市场长足发展的四十年。当我们摆脱了短缺经济,享受到市场繁荣带来的供应充沛,更要饮水思源。
有一对年过七旬的海外华侨在兴国宾馆住了一个星期,他对宾馆的菜肴、点心十分赞赏,但又对餐厅负责人说:“现在中国大陆发展得非常好,我们海外华人特别欣慰,无比自豪。回老家探亲访友外加观光旅游,一路上还吃到了红楼宴、东坡宴、梅家宴、全鱼宴、全素宴、小笼宴,其实我们更想尝尝传说中的开国大宴。这个应该有啊!”
兴国宾馆黄斌总经理也对我说:“用今天的目光来看,‘开国第一宴’中的菜肴已经现实了平民化和经常化,有些食材也早已走进寻常百姓家。那么复刻‘开国第一宴’还有必要吗?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这决非商业运作,而是基于新中国七十华诞的宏大背景,满足人民群众感恩伟大祖国、伟大时代的精神需要。我们中国人有饮水思源的传统美德,‘开国第一宴”所蕴涵的深刻历史人文含义,让人回味深远,也是青少年了解共和国历史的一个切入点。‘开国第一宴’将帮助我们回顾新中国走来的七十年曲折而光辉的道路,帮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望历史,砥砺奋进。”
(开国宴上的蟹壳黄)
(开国宴上的淮扬汤包)
一个人的记忆,也是一代人的共同记忆。风味美食丰富了我们的味觉感受,调剂了我们寒素的生活,特别是家常食物所维系的一人、一事、一情、一境,是我们念念不忘的内在原因。它是属于精神层面的,比食物本身提供的滋味口感更值得珍藏并传给下一代。我努力将这本书中的每篇短文写成一篇朴素平实的生活散文,感念生活,怀念亲人,并力求在叙事风格上的诙谐幽默,而不是单调乏味的食谱——希望我能做到。
沈嘉禄美食随笔集《上海老味道》由国画大师戴敦邦先生倾力插图,长销十余年,已出三版,还有台湾繁体字版,仍然拥有众多读者。当当网、京东网上有折扣优惠。
来源:上海老味道 作者:沈嘉禄
编辑:朱佳伟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