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小臣方鼎,这不是用来做饭的“锅”,而是商王赐给午用来祭祀他的父亲太子乙的礼器。图/故宫
3万5千年前,一群生活在德国南部的史前人,用燧石刀和猛犸象牙,制作了一尊狮子人雕像。
即便对于现代人来说,想要雕刻出这样一尊雕像,也要花费数周的时间,手臂和身体之间的镂空,需要用小锉刀反复刮擦,每次只能刮下一点点碎屑。
狮子人雕像是全世界已知的最古老雕塑品,也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动物形雕塑品。图/Wikipedia
对于只有燧石刀的史前人来说,制作这尊小象则要花费500个小时,这意味着整个夏天或是冬天,制作者都无法参与捕猎或采果子,而是要专心雕刻这个“无用之物”。
在生存都成问题的年代,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这种奢侈品呢?
1.假如你在现场
当一个现代人站在博物馆的展窗前,端详着那些史前遗留下来的物品时,有时会觉得古人的生活很奢侈。
在浙江省博物馆里,就有一个河姆渡人留下来的陶盆,在盆的两侧,各刻画了一头猪。要知道,在8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做一个陶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要在外面刻画猪,那更是难上加难。
河姆渡人的猪纹陶器。图/Wikipedia
陶盆上的猪,线条、纹样都很有讲究,如果这个陶盆只是个饮食的饭盆,那根本没必要制作的如此精美。
冯时先生是一位考古学家,他解释说这个猪的意思,不是说想吃猪,而是原始崇拜有关。不过,被崇拜的神灵与祖先的形象也不是猪,猪纹样式其实象征着北斗的魁,也就是北斗七星的前四颗星。
上面四颗星总称为魁,下面三颗星总称为杓。图/Sky guide,制图/张雨晨
对于现代人来说,河姆渡的猪纹陶盆是一件艺术品,但假如你就生活在河姆渡人的村庄里,你就会知道,它是一个祭祀祖先的圣物,古人并没有直接创造艺术,而是在制作圣物,这些圣物到了今天,就成为了艺术品。
现在西方许多博物馆里的艺术品,都曾经是教堂里的圣物。有些雕塑、画作,它们看上去并不漂亮,但信徒们在看到它们时,依旧会忍不住泪流满面。圣物不仅仅是关乎审美,神圣性才是它存在的第一意义,这个情况直到文艺复兴的时候才开始变化。
对于以色列人来说,墙(哭墙)就是他们的圣物。图/Wikipedia
佛罗伦萨市政当局请米开朗琪罗塑了一个大卫,题材是《圣经》里的故事,但没有把它摆到教堂里,而是摆在了广场上,于是,这个大卫既是圣物,又成了艺术品。
今天,教堂里的许多绘画、雕塑,都进了博物馆,现代人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去欣赏这些作品,中世纪圣像画中哥特风格的人物就不如文艺复兴之后人物的模样讨喜。
圣母子题材,一幅11世纪拜占庭圣像画的复制品。图/Wikipedia
文艺复兴时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同样的主题,但明显比拜占庭的作品更“顺眼”。
有了圣物,还需要有执行圣礼的祭司。中国是农耕文明,农业对中国古人来说很重要,天时又是农业的基础,所以中国古人讲,“知天者圣,知地者智”。拿商朝来说,谁才是最大的圣人?这个位置非商王莫属。
太乙汤,第一代商王。图/Wikipedia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列着许多商代的青铜器,它们几乎都是国家的礼器,是耗时耗力的国家工程,也是圣物。商王既是君主,又是大祭司,他颁布历法,用青铜器来与上天沟通,达成祭祀活动。
所以,你要是真以为这些青铜器里的大鼎、小鼎是拿来煮肉、蒸饭的,那只会得出商朝的贵族真能吃这个结论。
后母戊大方鼎,长1米1,宽0.8米,高1.3米,这么大的“锅”可不是做饭的。图/Wikipedia
当我们“穿越”到古人生活的现场时,那些今天看不太懂的艺术品,或许就能咂摸出些许滋味。
2.唯一的史书
1986年,在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镇,考古学家从两个新发现的祭祀坑里,发掘出许多特殊模样的青铜像和面具,它们都有着菱形、凸出的眼睛和夸张的耳朵,犀利的目光震慑着每一位观看者。
青铜人头,高27cm,出土自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图/Wikipedia
这些“人像”是谁?三星堆人肯定不会长这个样子,能够有大眼观六路,巨耳听八方的“人”,应该是他们的神。
拥有高超青铜铸造技艺,留下了如此奇特人像的三星堆文明,却从未出现在史书中,它们的遗迹上没有文字,甚至连传说都没有留下,我们只能从这些留存下来的圣物中,找寻古文明的蛛丝马迹。艺术品,成为了三星堆人留给后人唯一的史书。
夸张样子的青铜面具。图/Wikipedia
西班牙与法国的洞穴壁画,与三星堆文物一样,是史前某个时代所留下的唯一见证。在数万年前,这群史前人类为什么要钻进洞穴深处,去绘制一些动物形象呢?
人们曾认为这些绘画和狩猎相关,它们就像是“扎小人”,画下来就好像已经捕捉到了。可是,壁画上画的是马和牛,洞穴里找到的骨头却是驯鹿和松鸡,人心里的东西和胃里的东西,不一样。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穹顶上的野牛。图/Wikipedia
在法国的佩什梅尔勒岩洞里,人们又发现了许多涂了斑点和直线的动物,这些“画蛇添足”的图案又该如何解释?
法国佩什梅尔勒岩洞里带有斑点的动物。图/《艺术创世记》
值得庆幸的是,在非洲、澳大利亚、亚马逊等地方,有许多原始的部落还保留着一些史前人类的风俗。南非的“布须曼人”就是这样一群人,据一位布须曼巫师讲述,他们在举行仪式的时候,会点篝火、跳舞,还要在火里面撒上一些有味道的东西,让五感充分释放,氛围就像今天的演唱会。
布须曼人在村子里跳舞聚会的场景。图/《艺术创世记》
在幻觉中,他感觉自己被狮子吃掉,然后又被吐了出来,从此他就有了狮子的力量。在布须曼人的洞穴壁画里,学者们也找到了半人半兽的组合生物,这很可能也是牛头人、半人马这些传说形象起源方式。
南非肯伯格“狩猎庇护所”的主要场景,年代不确定,图案里就有一些长着蹄子和动物脑袋的人物。
奇特人物的细节素描。图/《艺术创世记》
洞穴壁画,是癫狂状态下的超现实体验,是巫师们获得力量,与祖先通灵的证明。
在今天的博物馆里,即使你不看文字,也能感受到艺术品背后文明的模样,所以有人会尝试用100件文物梳理中国历史,或是用大英博物馆的100件文物讲通世界历史。
文物,或是艺术品的背面,承载着文明的密码,当解开这份密码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还原更为真实的历史。
编辑:张子杰
责任编辑:施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