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10月1日的国庆阅兵式上,包括东风-17、东风-26、东风-41的多型号弹道导弹登场亮相,一时间成为国内外网络热议话题。
东风-41接受检阅
相较于东风-5、东风-41这些洲际弹道导弹型号,更令外界关注的,是中国以东风-17、东风-21、东风-26为代表的多型号中程弹道导弹,在近年来几次公开展示中,诸如“核常兼备”、“对地对海”等诸多描述已是屡见不鲜。
东风-26就是“核常兼备”、“对地对海”的多面手
显而易见的是,相较于同样拥有弹道导弹技术的其他四个“五常”,中国的中程弹道导弹发展已经是一枝独秀,为中国带来了独有的军事优势。
阅兵式上,曾经一度被奉为反航母利器的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已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外形极具科幻色彩的东风-17。
东风-17惊艳亮相
它不仅仅是中国的第一种高超音速导弹,也是世界上首种进入实用化阶段的高超音速乘波滑翔体武器。也被认为是“现有反导系统无法防御”的一款终极“杀器”。现有导弹防御系统面对东风-17这样的高超音速武器只能靠碰运气。
在中国中程弹道导弹家族开枝散叶、自成一派的同时,手握上千枚弹道导弹的美俄两国还在为退出《中导条约》而扯着皮,受制于资金短缺、技术冻结或条约限制等因素,在弹道导弹技术上拥有诸多优势的美俄两国在中导领域却并没有中国这般“枝繁叶茂”。
军迷脑海中的美国中程弹道导弹,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精度冠军”(精度30米级别)——“潘兴”-2。美国之所以要退出《中导条约》,还宣布未来要在中国周边部署中导,也是为制约、抵消中国新优势的应急之举。
80年代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的“潘兴”-2中程弹道导弹
不过,中国在中导领域的“弯道超车”也绝非易事,打造东风-17,需要超级计算机的演算、需要大型风洞、气动设计等诸多技术领域的基础,更需要以钱学森为首的大批中国科研工作者,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不懈奋斗与探求。
东风-17亮相后风靡全网的照片——
钱学森正在阐述“钱学森弹道”
一位知乎网友曾这样写道:“没有什么成功可以简单的一蹴而就,没有坚固的基础,没有深厚的积累,所谓的行业跨越发展不过是镜花水月。”在我们为中国“弯道超车”欢呼的时刻,请不要忘记幕后那些日复一日向前奔跑的追赶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