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的沙画作品
天山网讯,一捧看似不起眼的细沙,对于坐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和田地区洛浦县来说很常见,但洛浦县洛浦镇巴什恰帕勒村中,一支由妇女组成的团队却能“点沙成金”,将其变成一幅幅风情浓郁的沙画作品,这成为当地代表性的“塔克拉玛干的礼物”,销往北京、上海、贵州等地。
《民族团结一家亲》、《骑上毛驴赶巴扎》、《亲爱的母亲》、《春耕》、《秋季大丰收》……11月25日,在洛浦县洛浦镇巴什恰帕勒村扶贫车间内,摆放着600余幅尺寸不一的沙画作品,这些艺术作品以沙为“墨”,栩栩如生,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多彩的民族风情。
当细沙遇到画板,颜料与自然的碰撞,不仅燃出新的艺术火花,也铺就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道路,村民赛迪麦麦提·如则麦麦提就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赛迪麦麦提今年52岁,他自幼生活在洛浦县,这里绝美的人文景观、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激发了热爱画画的赛迪麦麦提对美的追求,他常常跟着前去采风的画家一同上山作画,练就了较深的绘画功底。
五年前,偶然间看到的一个沙子作画的视频,激发了赛迪麦麦提进行沙画创作的灵感,“我们这里最不缺沙子,我也可以绘制沙画呀!”从那以后,他便从网上下载视频观摩学习,买来沙画台和颜料练习,经过反复练习和推敲,他终于能够随心所欲地控制那些细小的沙子。为了能更好地传承这项手工技艺,赛迪麦麦提还成立了文化传媒公司,将沙画通过产业化的模式进行推广。
赛迪麦麦提介绍,沙画是以天然的细沙为原料,先把图案绘到木板上,再涂上特制的胶剂,然后根据绘画内容,把细沙用细罗网均匀地撒在画面上进行二次创作。创作一幅沙画,需要经过选沙—勾勒—涂胶—粘贴—雕刻纹理—风干—补绘七个环节。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包括每个细节都需要沙画创作者们精雕细琢,精益求精。
洛浦县农村信用社驻洛浦镇巴什恰帕勒村“访惠聚”工作队了解到赛迪麦麦提独特的手工技艺后,为了带动更多村里妇女创业就业,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工作队为村民提供一间500平方米的车间,邀请赛迪麦麦提对村里妇女进行免费艺术课程培训,并成立了艺术创作工作室。
村民展示沙画作品
“自从加入到工作室以后,我不但学会了画画,还实现了增收。”村民布威阿依姆·艾力说,告别以往家庭妇女的角色,自己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每个月有3000元的收入,她相信通过勤劳的双手,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除布威阿依姆外,工作室还吸纳了村里27名妇女一同创作沙画,实现就业。
“她们制作的沙画作品,在当地小有名气,经常有游客前去欣赏、购买。”洛浦县农村信用社驻洛浦镇巴什恰帕勒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麦麦提艾力·伊敏说,沙画作品从立意开始,到构图创作,以及后期的包装等方面都严格把关,确保每幅作品的艺术品位和文化价值。沙画价格从几百元至几千元不等,远销北京、上海、贵州等地,销售额30余万元。
麦麦提艾力介绍,下一步,工作室将在网上开设沙画博物馆,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解、喜欢上“塔克拉玛干”沙画,感受到洛浦县的文化艺术魅力,让村民在传承文化的同时,画出一幅脱贫致富的新图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