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朱元璋是一个可以媲美秦始皇、汉武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智勇双全,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全面乃至于完美的皇帝。但是,对于朱元璋来说,在其去世后不久,燕王朱棣击败建文帝朱允炆,取代了朱元璋钦定的皇位继承人。那么,对于朱元璋来说,在生前为什么要将皇位传给年轻的孙子朱允炆,而不是能干的儿子朱棣呢?
嫡长子继承是封建古制传承
首先,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嫡长子继承制可以说是一个最重要和最基础的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即王位(皇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懿文太子叫朱标,是朱元璋的第一个儿子。据说朱标出生的时候,朱元璋还在前方打仗,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开心,还在一座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无嗣。"可见朱元璋对儿子朱标的看中,事实证明在朱标的成长中,朱元璋真是费尽心力用心培养,给予朱标最好的条件和教育,对朱标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而其他儿子的出生,朱元璋纵然开心但是都不曾像朱标那样兴奋,朱棣出生的时候,朱元璋也没有过多表示,连名字都没有取,直到朱棣7岁的时候才给他取了名字,可见朱元璋是多多么的偏爱嫡长子朱标。天子的王位由其嫡长子继承,而其他的庶子为别子,他们被分封到全国各重要的战略要地。在嫡长子继承制下,讲究“立嫡以长不以贤”,也即王位(皇位)的继承人必须自己的嫡亲长子,不管他是否贤能。而朱允炆的父亲就是懿文太子朱标,所以爱屋及乌,朱元璋自然也十分疼爱这个皇长孙。
朱标英年早逝
由此,针对明朝来说,因为朱允炆是朱元璋长子朱标的儿子,是他的嫡长孙,而朱棣不是他的长子,所以,即便朱棣比朱允炆乃至朱标有能力,朱元璋也不可能将皇位传给燕王朱棣的。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在朱棣成为永乐大帝后,他的嫡长子朱高炽身体状况非常差,而次子朱高煦不仅英俊健康,而是随父亲起兵靖难,累立战功。但是,朱棣还是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的规矩,将皇位传给嫡长子朱高炽,而不是自己非常器重的朱高煦。
然而在朱元璋立朱标为太子后他也果然不负朱元璋所望,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辜负朱元璋的用心栽培。朱元璋自己文化不高,所以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们各个都有文化有学识,于是广聘名师训练培养朱标这个未来皇位的接班人,还挑选广大青年才俊作为太子伴读。朱标在如此良好环境熏陶下,不仅才华横溢还十分能干。而且朱标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心地仁慈善良,其一言一行都按照礼法行事,治理国家的见地也十分亲民。
可是自己的父亲朱元璋却不是这样的,朱元璋是从战场上厮杀过来的,见过太多血雨腥风,处事残忍果断,各种要求十分严格,而且十分严厉。渐渐的朱标和朱元璋在政见上越来越不和睦,他们的观点经常相左。朱标觉得现在天下太平了应该尽心让老百姓富裕安定,而朱元璋觉得所以一切都得用武力来镇压,后来朱元璋居然开始怀疑儿子朱标的用心。觉得儿子当了25年太子,肯定有想法,所以才和自己这样针锋相对,而朱标心地善良加上在政见上与父亲不和受挫,郁郁寡欢,在37岁那年一病不起,然后去世。
朱棣庶出不受朱元璋宠爱
朱元璋没有将皇位传给朱棣,据一些史料记载,朱棣不是朱元璋和皇后马大脚的儿子,即朱棣不是嫡出而是庶出。在朱棣登基称帝后,为了使自己的皇位可以名正言顺,就修改史籍,称自己是马皇后所生,也即和太子朱标出自一个父亲。在嫡长子继承制下,庶出显然无法和嫡出争夺王位的继承,这是朱元璋不考虑朱棣的重要原因,即便朱棣在对战北元等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国家暴政多年需要朱允炆宽厚的仁政
最后,朱棣很像朱元璋,心狠手辣,朱元璋自然非常了解。但是,对于朱元璋这位千古一帝,非常明白在明朝建立之后,国君需要做的是休养生息,也即宽厚仁和的君主更加适合朱元璋之后的明朝。而不管是太子朱标,还是建文帝朱允炆,都是这样性格的人。父子俩十分相似,不仅心地善良而且还彬彬有礼,简直是儿子朱标的翻版。此外,在确立朱允炆成为继承人上,他宽厚仁慈的性格也获得了不少大臣的支持和拥戴。对于大臣们来说,更希望们在朱允炆手下做事。
朱元璋亏欠朱标转嫁情感宠爱朱允炆
懿文太子去世,朱元璋悔恨交加,遂用心栽培皇长孙朱允炆。朱元璋其实是非常疼爱太子朱标的,但是因为在皇位的时间太长了,面对许多事情都保持着怀疑和猜忌之心,这是皇帝的本能。面对自己最疼爱的嫡长子去世,朱元璋十分伤心难过,悔恨交加,然后将注意力转移在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身上了。朱元璋自觉之前对太子朱标太过严苛,所以此后对待皇长孙朱允炆比较宽厚仁慈,在朱元璋选定继承人的时候,首先考虑了朱允炆,而没有考虑当时已经非常能干且拥有战功的朱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深深觉得愧对朱标,想把这种遗憾弥补在他的儿子身上,所以朱元璋才将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