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漫长而又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诗词是一个十分耀眼的分支,让厚实的人们感到万分的景仰,而这少不了历史中那些著名诗人的贡献。可是诗人虽有很多,但是杰出的却是少数,杜甫无疑是其中数一数二的一位。被人们称之为"诗圣"的杜甫,对诗词文化产生了几位深远的影响。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一首他极为出名的《登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我们知道在多数人的心中"文无第一",因为每人各有所爱,特别是诗词,在很多情况下更是难以分出高。甚至相对于《黄鹤楼》,杜甫的这首《登高》更是沾上风,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是七律第一,这真的是一件极为难得的事情。
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那时安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4年了,但是小的战乱却频出,唐朝的国势仍旧是十分萎靡。战乱结束后,杜甫曾写下"青春作伴好还乡",但是可惜他并没有成功,半路转而去投靠他的好友严武,然而没多久严武就离世。他只得再次上路,四处漂泊,在夔州时,他登上了白帝城外的高台,百感交集之他写下了这首诗。
读过这首诗之后,我们总是能感受到一种十分荒凉凄惨的感觉。这首诗情景交融,寄情于情,作者将他的身世之悲苦以及抑郁不得志的感情,完全融入到了秋季的景色之中,也将这种感伤之情传给了我们,就如同火山喷发一般。
在诗的开篇,作者直接就渲染出了一份凄凉悲苦的气氛。他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在我们眼前展开了一份绝妙的水墨画。让我们轻易的就进入了诗人所营造的情境,尤其是"哀"字与"急"字更是极有代入感,再加上是猿声与鸟,无一不是如此。
在这里,"落木"所指的并不是木头,而是"落叶",用来强调秋天萧瑟的气氛。作者仰望着无边无际,萧萧而下的叶子,俯视着滔滔不绝奔流不息的江水,而在同时,则顺势抒发出了自己的情怀,无形之中,就是我们感受到了时光飞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接下来,作者将诗句引回到自己身上,其中的"万里悲秋"已经让人感到无比凄凉,再加上一个"常"字,悲哀的感觉就更甚了,闻者伤心。"百年"在这里意思是指暮年,作者的身体并不好,身患多种疾病,可在暮年之际,无家、无友、只有自己这多病的人独自登上这高台。
而在最后一句中,"艰难"指的是自己,同时也是说国家。这种时候人们通常会选择借酒消愁,可以作者却因身体原因不得不戒酒,想消愁,也是不能了。这里连用"艰难苦恨"四个字,将心中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白了头,伤了身,无了家,丧了友,人生悲哀,莫过于此了。
整首诗对仗工整,诗意发挥的浑然天成,将格律探索到了极致。而同时,诗中的气象、情感、意境,无疑不得到最大的发挥,难怪成为人们心中的"七律第一",成为一首"旷代之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