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听又最难听懂的方言来了!
这个民族的文字还有新老之分,你知道吗?
A colorful day, a wonderful start! 多彩的一天,美好的开始!跟着耳朵去旅行,欢迎收听“多彩妹摆贵州”。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白族的语言文字,这个民族的文字还有新老之分呢!咱们这就一块去探究一番“老白文”和“新白文”吧!
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在贵州,20万白族主要呈大散居、小聚居状态分布在中西部毕节地区、六盘水、安顺市、贵阳市。按县域,贵州大方县、盘县、水城县、织金县这四个县人口最多,约占贵州白族人口数量的50%,其次主要分布区域为七星关区、西秀区、钟山区、威宁县、赫章县、贵阳市区及息烽县等。
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与周边的各民族相互往来,创建了灿烂的经济文化。白族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有民家、勒墨、那马三大支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
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白语是单音节的词根语,形态变化不复杂,词序和虚词是表示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由于和汉语、藏缅语密切而复杂的关系,白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既有很多和藏缅语对应的地方,也有不少特点和汉语相同或相似。在词汇上,单音节词较多,多音节词较少。很多词汇和汉语关系密切,应为不同历史时期借入的汉语借词,并多以音义全借的方式直接输入。早期的汉语借词可以追溯到上古汉语的来源,并已进入白语的基本词汇,能够作为构词词素构成新词。
白族有两种民族文字,即老白文和新白文。老白文是在汉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白文则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制的拼音文字。老白文历史上又称为“白文”“僰文”(僰:bó),创制于南诏中后期(公元9—10世纪),是一种典型的汉字系文字。
贵州一带的白族有“七姓民”“九姓族”“罗苴”“龙江人”“南京人”等不同称呼。在贵州威宁一带的白族,因有七姓,被称为“七姓民”。贵州白族的石工工艺,工艺精美,坚固耐久。白族人崇尚白色,服饰款式各地略有不同,以白色衣服为尊贵。白族人民在建筑、诗歌、绘画、雕刻等等方面有显著成就,婚礼期间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白族好客,无论平时或节日,若有客至都要先奉沈茶,并且连斟三道,称三道茶。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
白族婚礼,一路上吹打声、逗趣声不断,同伴们边走边向新娘撒米花,还不时掐新娘表示“祝福”。迎亲到家门时,需由新郎同辈兄弟将新娘背到新房。新娘入房时家人要在火中烧辣子面,使新娘大咳,在新娘酒菜中加放花椒粉使新娘难以下咽以表示“亲热”和“富贵”。白族在饮食上喜欢酸辣麻甜食品,烹饪技艺也相当高超,能制作许多特色鲜明的风味菜肴。如乳扇、生皮、火腿、香肠等腌腊制品及各种山珍果品和蜜饯。受佛教影响,白族素食制作也遍及民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