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朓庾信及其他诗人诗文选评》
(中国古代文史经典读本)
杨明 杨焄撰
ISBN:978-7-5325-8828-2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6月1版1次
定价:30.00元
作者信息
杨明,1942年生,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二书皆王运熙、杨明合著)《刘勰评传(附钟嵘评传)》《汉唐文学辨思录》《欣然斋笔记》《陆机集校笺》等。
杨焄,1976年生于上海,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先后涉足汉魏六朝文学、清代文学、近现代学术及域外汉文学等研究领域。著有《明人编选汉魏六朝诗歌总集研究》《域外汉籍传播与中韩词学交流》等。
目录
(向下滑动预览 )
出版说明
导言
谢朓
《临高台》
《游东田》
《江上曲》
《冬绪羁怀示萧谘议虞田曹刘江二常侍》
《和宋记室省中》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拜中军记室辞随王笺》
《新亭渚别范零陵云》
《始出尚书省》
《同谢谘议咏铜爵台》
《酬王晋安》
《观朝雨》
《和徐都曹出新亭渚》
《直中书省》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游敬亭山》
《宣城郡内登望》
《郡内高斋闲望答吕法曹》
《和沈祭酒行园》
《铜爵悲》
《同王主簿有所思》
《玉阶怨》
《王孙游》
庾信
《奉和山池》
《春赋》
《咏画屏风》
《哀江南赋序》
《枯树赋》
《怨歌行》
《拟咏怀》
《和王少保遥伤周处士》
《寄王琳》
《和侃法师》
《伤往二首》
齐梁陈其他诗人
沈约
《别范安成》
《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
《八咏·会圃临春风》
范云
《赠张徐州稷》
柳恽
《江南曲》
王僧孺
《古意》
何逊
《酬范记室云》
《咏早梅》
《从镇江州与游故别》
《相送》
王融
《古意》
王籍
《入若耶溪》
萧纲
《和湘东王横吹曲·折杨柳》
《江南弄·采莲曲》
《戏赠丽人》
《雪里觅梅花》
《从顿还城南》
《赋得入阶雨》
萧绎
《燕歌行》
《春别应令》
阴鑑
《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江总
《在陈旦解酲共哭顾舍人》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哭鲁广达》
导言摘选
在这本书中,我们主要向读者介绍南朝中后期两位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家——谢朓和庾信。以介绍他们的诗歌为主,也略略涉及其他体裁的作品,即赋和骈文。谢朓和庾信的作品,体现了南朝诗歌发展的新的趋向,新的审美趣味,其中包含着向诗史中的高峰——唐代诗歌——转变的某些因素。
谢朓是南朝齐代诗人,是所谓永明新体的代表作家。庾信则由梁朝入北朝,在北周度过了将近三十年之久,当他六十九岁逝世的那一年,已经是隋文帝开皇元年(581)了。他们都生活在政治形势动荡不安的时代,这在他们的作品中留下了痕迹,甚至成为影响其作品内容、风格变化的极为重要的因素。
为了了解谢朓、庾信的创作在南朝后期文坛上的地位,了解他们的作品与文坛风气之间的联系,这里对齐梁诗文、对当时人的文学审美趋向作一大概的分析。
齐梁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萧子显,在他的《南齐书·文学传论》中曾这样说:“习玩为理,事久则渎;在乎文章,弥患凡旧,若无新变,不能代雄。”意思是凡把玩欣赏之事,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兴趣;尤其是诗文(所谓“文章”,包括诗歌在内),更怕陈旧平庸,如果不求新求变,就不能称雄于文坛。短短的二十来个字,说出了当时人们文学观念中某些重要的东西:一、视文学为玩物,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将文学当作欣赏、审美的对象。这与汉代儒生要求文学成为有益于政治教化的工具的观点截然不同。二、文学必须不断地追求新变,不然就没有生命力,就会失去读者,就会被抛弃。这两点实在是我们看待、理解齐梁文学(其实也是整个六朝文学)的关键。文学当然应该是美的,应该给读者带来审美的愉快;也当然应该不断创新、发展,任何一位有出息的作者都希望自己能提供新的东西。这可以说是文学的“公理”吧。只是南朝时期人们特别强调这些。而如果过分、片面地追求这些,却又是可能出现偏差的。
齐梁诗歌的一些特点,便鲜明地体现出追求美、追求新变的倾向。这既表现于内容方面,也表现于艺术形式方面。
精彩选段
临高台①
千里常思归,登台瞻绮翼②。
才见孤鸟还,未辨连山极③。
四面动清风,朝夜起寒色④。
谁识倦游者⑤,嗟此故乡忆⑥。
①临高台:乐府题名,属鼓吹曲辞。按:诗题下原注:“时为随王文学。”总题为《同沈右率诸公赋鼓吹曲名先成为次》,同作者有沈约、范云、王融、刘绘等人。
②瞻:向上仰看。绮翼:飞禽类羽毛有文采者。
③极:穷尽。
④寒色:清寒冷落的景色氛围。
⑤倦游者:厌倦游宦生活的人。
⑥嗟:忧叹、感叹。
这是谢朓当时的一首作品。(本章所录谢朓作品系年多参考曹融南《谢朓事迹诗文系年》、陈庆元《谢朓诗歌系年》。)作这首诗时,谢朓已经有新的任命。永明八年(490)八月,齐武帝之子、随王萧子隆任镇西将军、荆州刺史,谢朓被任命为萧子隆镇西府中的功曹,随即又转为文学。(文学是官名,主管文教之事。)但是虽已入随王府,却并未即刻前往荆州;赴荆州是在翌年春天。永明八年的秋末冬季,他仍在建康。这首《临高台》便是与沈约、王融等诗友的唱和之作。
此诗写游子思乡,登高临望。三至六句即台上所见景色,妙在景中含情。
孤鸟还巢,表明是黄昏时分了,那是最容易惹动愁思的时候,何况鸟归而人不归。此时此际,他乡游子,情何以堪!《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已经用黄昏景象表现怀念远人的情绪:“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那是家中人思念游子,这里是游子思念家乡,但意境有相似之处。从高台上放眼远眺,但见青山连绵,不知其极,笼罩于苍然暮霭之中,越发显得无边无际,更让游子兴起乡路迢迢、欲归无由的哀怨。传为李白所作的《菩萨蛮》云:“寒山一带伤心碧。”又云:“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那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词,而其构意已于谢朓此诗见之。未必是后人有意模仿前人,而是相似的情与景相凑泊,不期然而然地形成了相似的意境。
五、六两句中,“四面”句写楼台之高迥,楼高则四面来风;“朝夜”句写秋意渐浓,秋深则景象萧瑟。“寒色”二字,包含甚多:秋风之瑟瑟,秋叶之潇潇,淡烟寒草之衰飒,风铃雨铎之凄清……读者自可展开想象。岁云暮矣,犹自飘零为客,能不倍感孤淒!结尾的“谁识”二字,愈加见出游子的孤独。
此诗共八句,中间四句对偶。(五、六句对得不工,因为“四面”与“朝夜”不能算是对偶。)开头两句点出思归登台,中四句接写登台所见,结尾呼应开头。从结构上说,全篇完整匀称,与唐以后的八句律诗已较接近。但是其声律尚未符合律诗的粘对规则,用仄声韵也与一般律诗不同。
当时歌咏此题的诸位作者各逞巧思,较短量长。我们不妨给他们裁判一下。沈约所作云:
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
连山无断绝,河水复悠悠。
所思暧何在?洛阳南陌头。
可望不可至,何用解人忧!
也是一首佳作。全诗语言明朗流畅,正符合沈约本人“文章当从三易”的主张。在构思上与谢朓那首有相似处,也用山水无极写出愁思不可断绝。但就全诗而言,似不像谢朓那首多以景写情,而是直抒胸臆,浓烈的相思之情一气奔泻。语言也比谢朓那首显得浅易。因此全诗似更率直些,甚至有点儿民歌气息。
王融的《临高台》云:
游人欲骋望,积步上高台。
井莲当夏吐,窗桂逐秋开。
花飞低不入,鸟散远时来。
还看云栋影,含月共徘徊。
与谢朓、沈约所作不同的是:全篇纯是咏物,几乎都是绘形写景,而没有情感的抒发。三四句应是描写楼台藻井、绮窗所饰图案的美丽,同时也使人联想到窗外的景物,这种双关手法称为“映带”,显得纤巧。五六句写楼台之高。末二句写入夜之后高台沐浴月光、影随月移的景象。细细体会的话,觉得诗写得很美,很细腻,可就是缺少情感力量。齐梁诗有不少是属于这一路的,它们多为咏物之作。还应该注意的是,此诗八句,中间两联对偶,与谢朓那首一样,形式上已接近唐人五律。而其对偶之工整,音律之和谐,还超过谢朓那首;加以语言明朗,结构匀称,也正是“圆美流传如弹丸”的。
《中国古代文史经典读本》
丛书介绍
● 20多年来的经典丛书,多次改版重出。一再重印,深受读者喜爱。
● 2015年被评为“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
● 2016年国家古籍办选中本丛书品种,进入普及类古籍整理图书资助名单。本次新一轮改版开始。
● 2019年将完成此次改版,出齐至29种。
● 丛书选择历史上一流作家的代表作品,邀请当代一流学者进行解读。名家名篇,名家精评。深入浅出,篇幅精当,内容经典。
● 适合大中学生及古典文学爱好者入门,轻松一窥最正统、最经典的门径。
拓展阅读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刘师培撰 程千帆导读
2000年12月
本书系国学大师刘师培的代表作。所谓“中古”也就是自汉末至宋、齐、梁、陈这一时期,这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非常活跃的时期,亦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本书中采用甚见功力与识断的“摘录”的编纂手法,使众多相关资料各聚门类,在按语中作考镜源流、厘清流派、画龙点睛式的揭示。从而使错综复杂的文学变迁史变得一目了然。程千帆先生的《导读》对本书作了深入的评析。
《文选》(全六册)(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梁]萧统编 [唐]李善注
1986年9月初版
《文选》李善注本最为通行的是清嘉庆胡克家覆刻南宋淳熙尤袤刊本,本书据以校点整理,是目前唯一经过精心标校整理的《文选》李善注本。
《中国文学中所表现的自然与自然观——以魏晋南北朝文学为中心》
(海外汉学丛书)
[日]小尾郊一著 邵毅平译
201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