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上海计划用三到四年完成全市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市农委总经济师王国忠等代表表示——确权登记开启农业金融创新机遇
土地是财富之母。对农民来说,土地是谋生的重要手段,也是投资、积累财富的主要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
“要激活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担保权能,首先要完成对承包地的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今年上海“两会”,市人大代表、市农委总经济师王国忠在接受记者 采访时表示,农村承包土地的确权登记,不仅是从法律意义上给了农户一颗“定心丸”,更对城乡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以及土地资 源更为集约、高效利用具有深远意义。
上海去年启动13.7万农户土地确权登记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这份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抓紧抓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 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充分依靠农民群众自主协商解决工 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可以确权确地,也可以确权确股不确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中央财政给予补助。
“对于农村土地承包 经营权的确权,上海早已完成。目前,上海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签订率达99.7%,权证发放率达99.5%。”王国忠介绍,上海接下来要做的是对土地承包经营 权的确权登记,这项工作从2011年起在金山、奉贤试点,“中央提出要在5年内完成确权登记,根据上海制定的方案,计划用3到4年时间提前完成。”
“去年,上海9个郊区县有86个镇的236个村启动了确权登记工作,涉及承包土地42.3万亩、农户13.7万户。”王国忠表示,接下来,上海将在确权登记的基础上,鼓励承包土地有序地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抵押的贷款试点将启动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可以有效保护农民利益,更为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和产权交易夯实了基础。“对金融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开发新产品的绝佳机 遇。”王国忠认为,长期困扰农户的“贷款难”和农村金融机构“难贷款”问题,其根源在于农村缺乏有效抵押物;即使有抵押物,但由于抵押物的处置成本和市场 变现难度较大,使金融机构望而生畏。
“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之后,通过确定资产的经济潜能并使资产具有可抵押性和 一定的可交换性,形成产权完 整、权能清晰、权益保障和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体系。”王国忠认为,农村有效抵押物范围和可信度的增加,增强了对农村借款人的约束力,有助于降低农村金融机 构贷款风险。
贷款风险降低之后,金融机构可以创新基于农村各类资产的贷款产品,建立起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模式,培育出新的利润增长点。
“去年,市金融办和市农委已经开展了就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后贷款产品的调研,计划在郊区选择两个镇作为试点,开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的贷款产 品。”王国忠表示,如果以流转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抵押进行融资的试点能成功,将可充分激活这些资产的经济潜能,并增加了现代农业发展融资渠道,有利于进一 步提高经营规模和效率,促进土地、金融等资源流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最终实现农村产权改革、农业现代化和农村金融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