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要点】
“日租房”有个更为“驴友”熟识的名字——“民宿”。这是一种通过短期租赁(或按日租赁)的房屋出租形式。近年来,随着自由行的大热,“日租房”在上海繁华的商业中心、旅游景点附近、医院、老建筑区域、大学、车站周边等地大量出现。然而,目前“日租房”市场却呈现一片乱象,价格从几十元一天到两千元一天不等。此外,大部分“日租房”没有办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和特种行业(旅馆)许可。市人大代表戚建豪认为,作为一种新兴房屋租赁业态,日租房既对个性化市场需求进行了有效满足,同时也给基层治理带来了挑战。应对日租房问题,他建议政府应当疏堵结合、鼓励创新、打击违法,对“日租房”开展分类管理。
【代表如是说】
“许多‘日租房’经营者通过网络预定和电子密码锁实现了入住无人管理,入住的人员身份管理缺失。”戚建豪认为这为社会稳定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此外,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降低成本,许多“日租房”在房屋清扫、消毒等环节忽略了卫生状况,没有统一标准,几乎没有经营者会办理营业执照。而在一些老式居民小区,过多的入住人数,发出的声响还会影响附近居民休息。
对此,戚建豪建议应当从鼓励和发展的角度着手,对于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独栋或是分门进出的房屋,可以明确“日租房”为旅馆业的一种特殊形态,不强制性要求办理特种行业许可,但要监管入住人员信息、监管卫生标准,依法颁发营业执照,让业主承担民事责任。
此外,他还提出可以考虑设立禁止开业的负面清单。针对一些不符合条件的特定居民区,建立禁止开业的负面清单,向社会公布,降低事后整治的成本。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