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上海作为超大型国际大都市,来沪工作、生活、观光的境外人员数量日益增长。这些境外人员给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对城市安全管控、涉外社会治理和服务能力提出严峻挑战,亟需我们对标发达国家城市管理的先进理念,大力运用信息科技等现代化手段,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涉外社会治理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上海作为超大型国际大都市,来沪工作、生活、观光的境外人员数量日益增长。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每年上海口岸出入境总人数近3000万人次,临时来沪境外人员600余万人次,常住境外人员36万余人,均居全国首位。这些境外人员给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对城市安全管控、涉外社会治理和服务能力提出严峻挑战,亟需我们对标发达国家城市管理的先进理念,大力运用信息科技等现代化手段,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涉外社会治理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现代城市管理三个发展趋势
从国际经验看,现代城市管理呈现以下三个发展趋势:一是人文管理趋势。“城,所以盛民也。”人是城市发展的主体,是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运行与管理的基本内容。因此,要贯彻以人为本理念,通过有效的服务和管理,激发所有“城中人”为城市发展贡献活力与智慧。其中境外人士是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需要相对特殊的服务和管理手段。二是科技管理趋势。发达国家普遍将信息和网络技术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提高城市管理科技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特别是在基础性的人口登记和统计方面,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已得到普遍使用。比如美国的人口信息登记系统实行“生命登记制度加社会保障号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动态管理效果。三是依法管理趋势。一方面需要在城市总体规划、软硬件管理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制订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明确城市管理各部门的职责、权限与范围。
正是为了顺应现代城市管理的发展趋势,回应本市境外人员服务管理任务日趋繁重的实际需求,市人大常委会依据国家出入境管理法,积极履行法定职责,开展了境外人员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这项既极具难度和挑战、又富有全局意义的监督工作。截至2017年12月,平台有信息数据项53类,信息总量8300余万条、合格率98.68%,涉及在沪境外人员的证件、住宿、婚姻、就业、就学、体检、出生、工商、税务以及荣誉表彰、违法案件等信息,形成了较完整的境外人员信息档案资料,并单独设立了在沪台胞信息子平台。可以说,这一信息平台的建成和运作,不仅是市公安局实施公安大数据战略,着力建设智慧公安、打造数据警务的重要成果之一,也大大提升了各相关政府部门的政务信息化水平,将有效改变以往本市涉外社会管理中存在的多部门管理、统计口径不一、人员底数不清等问题,为本市精准施策境外人员服务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撑。事实上,该平台在实际运用中已发挥作用。去年2月,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根据韩国通报的信息得知某外籍传染病患者已入沪,马上启用本市境外人员信息共享平台,对该外籍人员在沪活动轨迹和暂住点等进行关联查询,仅用2小时就找到该人员,并及时采取处置措施,避免了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这是利用平台实现城市安全管控和精细化管理的典型案例。
境外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是应有之义
十一届市委三次全会提出,切实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会治理,强化城市安全,启动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境外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理应是其中应有之义,需要将其纳入全市精细化管理的总体范畴。
从下一步工作看,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平台建设,着力推动解决一些瓶颈问题。比如,数据的标准化建设。因各单位政务信息化水平有高低,数据对接方式离完全实时化、自动化尚有差距。有的在沪中央单位政务信息系统亟待接入上海公务外网,需要市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统筹协调解决。各单位信息共享和平台功能开发等方面也都有待深化。为切实推动解决以上问题,真正建好、用好境外人员信息共享平台,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大局,需要政府高度重视,着力在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推进:一是加强对本市境外人员信息平台深化建设的顶层设计。鉴于平台建设涉及23家政府部门 (包括两家国家直属单位),其深入推进又必将触及各级各部门工作体制、机制及整体信息化推进等政府自身建设的根本性问题,需要政府将市境外人员信息平台及其共享机制建设纳入全市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和新一轮全市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工作之中。二是进一步健全本市境外人员管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市公安局具体牵头推进的基础上,市政府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部门力量深化推进境外人员信息平台及其共享机制建设。要对标国际发达城市智能化、信息化管理的成功经验,着重在数据标准化采集和实时对接、平台应用模块开发、共享权限适度放开、信息保密安全完善等方面下工夫,力争在三年内建成有效管用的涉外管理信息平台,切实为上海超大型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作者为十四届市人大华侨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