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华东政法大学教师的廖瑛,如今是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区域公共事务总监。从高校到外企,她深感二者的人才蓄水池是互相独立、无法流通的。
“高校、科研院所有一套标准的职称评价体系,然而这套标准拿到外企就不管用了,相应地,优秀的外企管理人才也无法直接流动到体制内。”廖瑛告诉记者。其实,优秀的外企、民企专业人才有相当高的需求转入体制内工作,如果能够在他们之中也建立与高校、科研院所互通的职称考评体系,那么,他们也能为上海的科创中心建设奉献上自己的一份智慧。
目前上海在科创中心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是缺乏专业人才来当“军师”,而这恰恰却是许多外企人才的强项。“外企有许多战略、品牌方面的专业人才可以帮助实施路径规划,他们有心有力,缺少的只是一个机会。”廖瑛说。她认为,如果上海能够打通外企、民企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职称考评体系的障碍,充分调动新社会阶层英才的智慧,那么上海的人才蓄水池不仅仅是翻番,更可能是三倍、四倍于现在的规模。
作者:王嘉旖
图片:王嘉旖
责任编辑:陈晨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