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笑添
过去两周,第十三届全运会的柔力球、舞龙、航模、棋牌等一系列群众比赛陆续落幕,曾经曲高和寡而又残酷的专业竞技赛场,如今因为一群业余选手的参与,闪耀着不同的光彩。
柔力球决赛,自行车管理员完成表演后落下的热泪;航空模型赛场,操控飞机的选手背后来自父亲的凝神;龙舟决赛后,队员们谈起即将告别这一伤感话题时的哽咽……一幕幕画面定格,汇聚而成的是全运会历史上的特殊一幕———原来在这里,参与的意义可以胜过一切。
自行车管理员的眼泪
全运会柔力球决赛花式单人自编套路的表演结束后,赵红珍一屁股坐在了通道边的凳子上,眼里泛着泪光,反复表达着对于自己失误的歉意。在这片拒绝专业运动员的柔力球赛场,面对满场武术功底深厚的竞争者们,这位绿色自行车管理员的“草根”身份显得有些突兀。
在四年前抱着锻炼身体心态参加居委会组织的柔力球推广活动前,赵红珍与体育几乎没有任何交集,登上全运会舞台更是从未幻想过的场面,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她在赛前紧张得夜不能寐。尽管接触柔力球的日子并不算久,但一招一式利落、规范的赵红珍很快入选了闵行区柔力球队,还曾在市级比赛有所斩获。用闵行区老年体育协会会长陈春香的话说,善于钻研是赵红珍与其他爱好者最大的不同,“她平时一有空就会上网观看各种各样的教学和比赛视频,寻找自身不足。”
通向全运的道路充满崎岖,3月底父亲的猝然离世让赵红珍陷入了极度悲痛,那时她的备战计划才刚刚开始。在处理完父亲的后事后,坚强的赵红珍很快又拾起了落下的进程。为了不影响本职工作,她只能利用起一切零碎的休息时间进行训练。5月举行的预赛,赵红珍以第六名的成绩晋级决赛,完成了人生里的一件大事。尽管天津之旅满是遗憾,但在如此特别的经历面前,瑕疵与失误只不过是点缀。正如赛后女儿在电话里的那句安慰,“妈妈,能走上全运会的决赛赛场,就是一种胜利。”
两对父子的航空梦
9岁那年,在上海市空模比赛现场,张旭骏第一次见识了选手操控着造型迥异的航空模型在在蓝天白云中划出美妙弧线。同年,张旭骏正式接受空模训练,鼓励他做出这一决定的正是当初陪着一起观赛的父亲张荣———一位曾经的中国空模队运动员助手。
14岁成为中国空模运动首位个人世界冠军,近年来多次在全国大赛登顶,对于早已成为航空模型国际级遥控特技(F3A) 领域招牌人物的张旭骏而言,上周斩获的这枚全运会空模F3A金牌依然特别。毕竟,航空模型运动上一次入围全运还是24年前。
在张旭骏每一次操控着小小空模旋转、滑翔时,他的背后始终有一双眼睛注视着飞行时的每一个细节。“这就像F1,赛车手负责驾驶,也得有人帮他维护维修器材。”在比赛的过程中,父亲张荣扮演着助手的角色,“提醒他飞机的方位或者是下一个规定动作。”
同一片赛场,在与张旭骏并肩作战的队友张洪晓身边,同样有着父亲张鑫的陪伴。张鑫无法为孩子负责专业信息的实时提供,但为了与孩子一同逐梦而倾尽所有,是两位父亲身上共同的特质。“我能做的就是地勤服务,比如搬运设备、辅助器材。孩子才16岁,出去比赛我都全程陪着。暑假向来是比赛季,比赛繁重,训练辛苦,需要在学习和训练间找平衡。”在张鑫看来,孩子的成长不局限于考分,能与张洪晓一起探寻儿时魂牵梦绕的航空梦,是他表达父爱的另一种方式。
青春因为一起战斗而不寻常
全运会龙舟决赛赛场,很难找到一支参赛队如上海队这样由清一色的学生组成。在这支以上海海洋大学学生为班底的队伍里,没人接受过体育专项训练。在透彻理解龙舟运动前,他们先体会到通常是:社团里有位“魔鬼教练”。
孩子们口中的“魔鬼教练”叫迟焕祺,进学校任教前曾是效力于国家队的赛艇运动员。“这里的大门为所有人敞开,训练会很残酷,能留到最后的一定是最强者。”迟焕祺从不避讳自己的严厉,在他的训练课里充斥着的大量枯燥的长距离训练,甚至比户外的烈日更令人难以承受。然而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大学社团里,却很少有人因此退却。
全运会前,队伍经历了长时间严酷的封闭集训,如今回忆起当初的点点滴滴,即将步入大四因而要从社团退役的女队队长李莉哽咽了,“能参加全运是一种机遇,让一切努力都很值得。”
“一张白纸进校园,根本不懂什么是体育,但我们一起做到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上周六,在这批曾经的“白纸孩子”拿下男子12人500米直道赛铜牌当晚,迟焕祺给队员们留下了这样一段寄语。这份回忆,将是一辈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