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九零后及其更年轻的农村孩子来说,乡村早已失去了面目,没有传说中的田园牧歌,也没有夕阳下袅袅的炊烟,以及母亲在村头声声的召唤。
乡村成为了城市的小跟班,就像垃圾场,像阑尾,从来难以进入主流人群的视野。乡村的一切,都日渐成为对城市生活的粗劣山寨。
有灭草剂和收割机横扫一切,连农村人赖以生存并多年引以为傲的勤劳,也成为前尘旧事。6月初,老家又逢收麦季,南下的“麦客”驾着重型机械进地,加起来不到一个小时,就搞定了我们家20亩小麦。
播种和收获不再具有仪式感,而更像一场难度很低的电子游戏。收麦入库之后,闲下来的村民们都聚在树荫下或空调房里打麻将。近年来,实体经济不景气,打工越来越难,返乡种地做种粮大户,却又害得很多人破产。
农民不懂技术,信息匮乏,资本又全凭私人拆借。在承包几百亩地之后,小农户的风险被倍增后又转移,结果就是种得越多,赔得也更多。据今年2月份《新华每日电讯》报道,在中国粮食生产大省,种粮大户普遍亏损,最多者损失千万元以上,退耕成为他们的普遍选择。
经济上缺乏出路的村庄,生存环境也趋于恶劣。在我们村,河溪早已断流,池塘也全部干涸,被各种垃圾堆满,井水也越来越涩苦,煮一锅开水,就有半锅的水垢。
环境破败不堪,各种假冒伪劣商品更是泛滥。在乡村的小卖部里,稍微贵一点的烟酒,都有可能是假货。店主们货柜下的香烟,分为卖给熟人和陌生人两种,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
副食品成为造假的重灾区, “康帅傅”、“六仁核桃”、“雪露”、 “欢汇”等 “名牌”摆满货架。小学生们最喜欢吃的辣条和豆干,很多连厂家信息和保质期都没有。可是,每一次放学后,小孩们都会聚集在小卖部门口争着买这些小食品。
吃和能吃的界限,已越来越模糊。2011年秋天,我家屋后有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就喝了几瓶盖灭草剂。他是被垃圾小食品养大的一代,遇到什么都想尝尝。我弟弟开拖拉机送他去镇卫生院抢救,还没走到镇上,他就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老年人成为假冒伪劣品的猎物。只要让他们去采购,婚房里摆设的电视空调,每天携带的手机,还有厨房里装的电饭锅和净水机,不但是杂牌,也都比网上贵出不少。几年前,邻村有个男人在镇上买了一台拼装洗衣机,回家没几天,在洗衣时漏电,将他电死在自家院子里。
在潜规则的肆虐下,留守农村的老少,似乎已经接受了这种低质量的消费环境。人与人之间,再难互相信任。中老年人在镇上办个手机号,也会被店主私设增值项目。我母亲就曾因为店主的伎俩,两年多付了300多元手机费。
进入21世纪已经十几年了,乡村似乎沉疴难起。指望这种社会形态的自我发育,后果无法乐观。可是,年轻人们正在试图改变这一切。
他们的武器,就是淘宝。
我有两个初中同学,在邻县镇平县做玉石生意,他们的天猫店生意非常好。每次回到村里,他们就随身带着笔记本电脑,随时处理订单。据说,他们每年可以在天猫上卖50多万货,弥补了线下交易的萎缩。
更重要的是,电商改变了他们的思维。20年前初中毕业后,他们南下打过工,北上做过火车票黄牛,一直游荡在社会的灰色地带。即使刚刚开始做玉石生意后,他们也学着其他同行,连蒙带骗,结果大家的生意都一天不如一天。
入住淘宝后,在各种严密的规则限制下,他们开始认认真真地做品牌,尤其重视自己的信誉。“我们现在就是把玉雕城的店关了,靠淘宝店也能活得很滋润。”其中一位同学说,“我们有很多回头客,现在还有人做我们的分销,只要货真价实,销售就不成问题。”
我还有一位本家的哥哥,包了一百多亩地栽核桃,经历过几次几乎破产的风波后,核桃今年终于开始挂果,不断有干果贩子找他议价。他认真考察了那家买玉石的淘宝店,开始拒绝跟贩子们合作。
他想让我帮助他策划一个品牌出来,放到淘宝上卖,“我们以前种辣椒,多辛苦呀,我下地打甲胺磷灭虫,淌了一身药水,好几次都差点中毒,可是钱都被贩子们赚走了,这核桃不能再走这个路。”
3年前,故乡大旱,我回乡采访,他是主要的采访对象。当时的他,对外边和网上的世界仍一无所知。但现在,镇上送快递的三轮车每天都会拉着淘宝的包裹下乡,当他意识到可以把核桃卖给全世界之后,他不再甘于只做一个农民。
而在镇上,淘宝和支付宝扫描支付,早已切入人们的日常。最先使用淘宝的,是学校老师、乡政府年轻干部,以及在商店里打工的年轻人,人们对淘宝最大的疑虑是,你钱打过去,人家不发货,或者不退换,可咋办?
很快,类似担心变得可笑和不合时宜。人们开始相信,沿着省道两边,刷在墙上的标语,“生活过得好,就得用淘宝”并非虚言。最明显的,是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乡镇不再是山寨机的乐园,华为和小米这种注重网上销售的品牌,开始在中年以下人群,绞杀那些山寨机。
在街道和商店之外,淘宝为乡镇的人们构筑了另一个信得过,有尊严的消费场景,开拓了他们对优质生活和自由人生的想象力。他们不再像父辈一样将就。
淘宝,也大大降低了乡镇创业者的成本。我妹妹在镇上开了一个美妆盘头店,这个行业客单价很低,给小女孩做个盘头,只收20元不到,对耗材需求却很大,比如长睫毛就得经常进货。
“批发商那里太贵,有的店就进一些特别便宜的凑合。”妹妹说,“我都是拣好的进货。”一年多前,在熟练使用淘宝之后,妹妹店里的器具和耗材都一概从天猫店里网购,价格低,质量也有保障。给熟悉的顾客看淘宝的进货记录,成为她营销的一个亮点。
这几天,她一直在研究“天猫618理想生活狂欢节”,有好几个人托她帮助抢购商品。跟城里一样,乡村也随时会参与购物狂欢。
电商改变农村,就从年轻创业者开始。他们的生活品质因网购而提升,创业的进取心和完美主义倾向,不再因为低质低价战的逆淘汰而受损。即使只是在盘头,他们也会发现自己并不卑贱,不需要牺牲价值观来糊口。
这些,还仅仅是开始。在老家镇子的贴吧里,还有人在打听农村淘宝何时能下到我们那里。从6月1日起,农村淘宝的网站和APP,与旗下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实现系统通、商品通、服务通。此次阿里生态的大融合,也是中国城市和乡村在消费升级上的第一次融合。
我让故乡的亲友注意这个消息。未来的农村淘宝,网购服务只是起步配置,无数的服务点,更会成为农村生活服务和社交的中心,农民新思想和新思维的聚散地。在那里,农民消费者和销售者,将被赋予前所未有的尊严与使命。
这无疑将成为30多年前“包产到户”之后,改变农村经济形态和精神面貌的新力量。如果说政府的精准扶贫在为农村发展托底,由电商所构筑的网络将描画乡村的未来面貌。
不要哀叹故乡的沦陷,只要跟上大时代,没有一处一人,会轻易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