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医院病理科医生正在进行远程会诊。盛科美摄
本报记者 陈青
不久前,浦东康桥居民李女士因胃部不适在市区就诊,胃镜检查后经活检由病理科诊断为胃粘膜慢性炎、淋巴组织增生伴细胞异型。由于医院病理科工作量繁重,至少需2周才能出具最终报告。于是李女士来到复旦—浦东“云病理”会诊中心寻求帮助,中心启动绿色通道,当天下午就完成了酶标检测,经科室专家会诊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同时上传云端请著名淋巴瘤专家朱雄增教授审核,最终出具了病理诊断。
上海首个数字化远程疑难“云病理”诊断平台2014年底在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建成。两年多来,复旦品牌的“云病理”已为周边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近500位病人,提供了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及疑难病理会诊服务,并在云南、陕西等地建立了分中心,会诊疑难病理100多例,诊断正确率接近100%。
“云平台”缓解病理诊断资源不足
“云病理”的美誉,来自信息化技术支撑下的数字化“云病理”切片扫描传输调阅系统。在专业医师的操作下,可将病理切片的光学图像变为可传送的数字图像,并通过远程接收系统将其传递给相关病理专家,病理专家也可将诊断结果第一时间从“云病理”平台发送给“远在天边”的临床医生,以减少患者来回奔波之苦。
有数据显示,在欧美,1名病理医生的服务人口是1000人至2000人。而来自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的统计显示,我国现有病理医生2万人左右,服务人口比约为1:7000,病理医生缺口将近10万人。
“云病理”依托“互联网+”技术,整合复旦病理专家库,以此缓解病理诊断资源的不足。同时,“云病理”还在服务模式上不断创新:在会诊模式上,由单一专家会诊转为多位专家会诊,由大病理会诊转为亚专业病理会诊;在会诊途径上,由单一的显微镜会诊转为手机、电脑、iPAD等多终端、24小时会诊。
更让患者称赞的是,以前需要几周甚至更长时间的疑难病理会诊,借助“云病理”平台,可将诊断时间缩短为一天,甚至30分钟内就能出具准确的病理诊断报告或咨询性报告,为临床医生和患者带来极大便利。
“线上线下”实现远程精准医疗帮扶
浦东医院院长余波介绍说,如今,“云病理”已将优质医疗资源从上海本地,输送到云南边远山区、江西革命老区、陕西“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实现远程精准医疗帮扶。
云南患者老王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皮肤鳞癌,后续的治疗方案取决于诊断明确的病理报告,可当地医疗条件有限,老王只得在焦虑中等待。好在,通过复旦品牌的“云病理”在当地设立的分中心,老王的切片信息几分钟就传到了专家案头,专家会诊后考虑皮肤附属器来源良性肿瘤,这让老王大舒了一口气。
陕西某医院病理科以往在科室质控方面几乎是空白,自从加入复旦—浦东“云病理”会诊中心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浦东医院病理科从线上和线下对该院病理诊断和技术人员进行了全面指导和培训,从源头上规范了标本接收制度和流程。经过指导,该科石蜡切片的优良率和诊断准确率双双提高。
2016年下半年起,“云病理”会诊中心为平台上的所有医院提供病理基础知识、临床病理技术和诊断技能培训30多次,定期开展线上及线下疑难病理读片会16次,累计解答问题近50个,保障了各家医院病理技术及病理诊断质控的标准化和同质化。
此外,“云病理”通过与区域医疗信息化系统的信息交换,整合了患者的病史信息和检验、医学影像等资料,极大提高了病理医师的整体医疗理念,为临床上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