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专家在“空中医院”为海南患者会诊。(华山医院供图)
本报记者 陈青
70多岁的张老伯,患有帕金森病,定期要到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看邬剑军、王坚的专家门诊。他告诉记者,自从让儿子帮他下载了华山医院的App后,现在他可以在手机上自主完成预约挂号,一旦发现专家门诊已挂满,便立即“转战”专病门诊,因为他知道专病门诊相对容量大,可有三四十个号。
张老伯有高血脂,要定期监测血脂,有时检验报告不能当天取,他还必须再跑一次取检验报告。“现在好了,点开App刷新后,坐在家里就能从智能手机上获取检验报告,不需要再到医院跑一趟了,而且自己以前在华山医院做的检查报告几乎都能从手机中调阅。”
华山医院每天平均的门诊量为1.2万人次,而且其中有一半是来自外省市的病人。为此,华山医院推进医疗信息化,不仅推出多种在线预约和报告查询模式,而且在此基础上打造“空中医院”,有效架起病人和医生之间的桥梁。
精准预约,信息化服务不断延伸
华山医院门诊部主任刘杨介绍说,该院曾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仅该院神经外科专家门诊的就诊患者中,就有20%左右的患者表示曾被告知“选错了专家,需重新选”。以神经外科为例,就分为脑外伤、胶质瘤、脑血管瘤、垂体瘤等10个组,而对于同属于神经外科的专家专长,普通患者很难准确了解。
该院信息科负责人黄虹介绍说,借助于信息化建设,市民可在就诊前下载App,通过网上“轻问诊”便可在手机等终端完成实名制预约,从而减少选错专家、挂错号而折返跑的现象发生。此外,该院还通过App、微信、医院官网、现场预约、诊室预约等多种预约形式,为患者提供方便。
伴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包括处方、取化验报告、出院小结等延伸性的服务,均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完成,而无需再到医院取报告。这一功能的落地,可以让居民凭借手机中的各类检查报告,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就诊,社区医院的医生也可以在App上直接查阅病人在华山医院就诊的情况。
细心的张老伯还发现,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及行动不便的患者,就诊过程中不仅设有专窗服务,还有志愿者陪同就诊。
根据外地患者需复印病史的需求,患者只需在网上申请,病案室便可将病例复印件快递到患者手中,一年光这项服务就惠及外地患者大约7000人次。
据了解,该院自2015年11月推出专用App之后,根据患者的体验度,持续改善服务,除了技术人员,骨科医生石晶晟也参与改进小组,反馈作为一线医生的体验,至今华山医院App已更新了14个版本。
以互联网医联体模式服务边远地区病患
华山医院曾经在医联体方面进行了多方探索,打造的“华山空中医院”也已多年常规开展远程会诊服务。
50岁的杨先生是云南大理州巍山县村民,今年3月底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发现左侧海绵窦占位病变,考虑海绵状血管瘤,拟进行手术治疗。应患者要求,4月20日,华山医院和云南互联网医院的专家进行了跨省远程会诊。在华山医院远程会诊中心,通过乌镇互联网医院远程视频问诊技术及电子病历、影像报告的共享,不到半个小时,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陈亮教授就为患者明确了病情,并制定了详细的随访方案。当天,和杨先生一样受惠的还有远在甘肃、广西、海南的患者,他们“大病不出省”,就看到了华山医院的大专家。
有了“空中医院”,专家可以打破时空限制避免车马劳顿,通过在线协作、在线培训,瞬间触达基层,实现对基层的有效帮扶。而此次“华山空中医院”和乌镇互联网医院合作,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在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医联体形式进行了又一次创新尝试。
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认为,这种基于互联网的医联体协作模式,让欠发达和偏远地区的老百姓在当地就能享受到上海地区的优质医疗资源,最终助力分级诊疗的落地和健康扶贫。
据了解,目前华山医院通过乌镇互联网医院,顺利实现与甘肃、广西、云南、海南四个边远省份互联网医院的跨区域远程会诊,这标志着“华山—乌镇空中携手”已进入实质性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