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参加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代表昨天继续分组审议党代会报告。图①:蔡桂其代表发言。图②:邱水华代表发言。均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 记者 唐玮婕
约70次提及“改革”,近100次点到“创新”———昨天,有党代表对本次党代会报告做出初步“数据分析”,结论一目了然:未来五年,上海将继续以改革创新来统领城市的发展。
连日来,出席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代表们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正如党代会报告所言,上海已到了没有改革创新就无法前进的阶段。但同时,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的愿景就在眼前铺开,上海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承前启后、城市创新发展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要建成令人向往的卓越全球城市,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如果说机遇与挑战永远并存,那么创新与转型也一定是上海需要长期坚持的战略选择。
主动拥抱创新,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无数城市的兴衰历程证明,没有持续的转型升级,城市就难以长盛不衰。实际上,创新与转型既是面对外部挑战时的回应,更蕴藏着主动追求卓越的内在需求。如果能在机遇期主动拥抱创新、推进转型,势必将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所长骆大进代表说,上海目前已经具备一定的科技和产业实力,未来更需要的不是加强“跟踪”,而是形成“跟进”的能力。“跟踪”与“跟进”虽一字之差,但前者是“人有我无”,后者是“人有我有”,节奏有差别。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上海才可以担负起更宏大的使命,拿出足够的定力和勇气,瞄准世界重大科技前沿、布局重大战略性项目、建设重大基础设施,从而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创新竞争与合作。
市科委副主任、市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曹振全代表说,从急功近利的角度来看,前沿技术的研究、先导技术的布局,和现实产业的发展关系并不太大。上海布局、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进行前瞻技术、基础科学的投入,体现了使命感、责任感,因为我们已经到了发挥引领作用、进行长远布局、更加聚焦原始创新的阶段。
在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慧芳代表看来,丰富的物质基础,使得上海有条件摆脱对物质产出的追求,从而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她透露,正因为看到了上海的实力、地位和决心,凭借“分子机器人”成果获去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伯纳德·费灵格已经决定,从今年秋天开始,他将与华东理工大学一起在上海共建一个国际性的研究中心。这位66岁的科学家承诺,每年至少在上海工作三个月,与中方伙伴田禾院士一道,打造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研平台,吸引国际团队入驻,培养国际人才。
实际上,随着成果产出量的不断增加,创新本身也出现了向着更高目标转型升级的需求。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党组书记吕国强代表说,未来五年,上海将比以往更注重知识产权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产出,形成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保护、服务“五位一体”推进的良好局面。向着这一目标,一方面,上海将更重视发明专利特别是国际发明专利,目标是将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目前的35.2件提升到40件以上;同时,上海也将加大政府引导和投入,完善公益性服务,从而推动知识产权的转移转化———因为没有转化的专利对社会的价值极其有限;此外,根据中央部署,国家即将选择若干地区率先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目前上海已经在自贸试验区和浦东新区进行试点,未来希望能抓住机遇,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聚焦结构问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聚焦解决经济结构性问题,上海要确保到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奔着这一目标,上海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必然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寻求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创新与转型无疑是一条必由之路。
制造业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重要支撑和主攻方向。对于实体经济,本次党代会报告花了不少笔墨,特别是提到了“防止产业结构形态虚高,防止资源、资金、资产脱实向虚”。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党委副书记、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陈鸣波代表说,上海将以更大力度推进实体经济,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大飞机、智能网联汽车等引领性强、带动性大的新兴产业项目;同时,上海也将以更大力度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哪怕经济增长压力再大,结构调整的标准也将不断抬高。据他透露,一个全方位助推本市实体经济发展的新文件正在加紧制定完善,并可能于近期正式发布;该文件将以创新转型为引领,努力破解土地、环境等对上海制造业发展的束缚,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开拓新路。
主动而非被动地依靠创新推进产业转型,其中的价值,来自行业一线的党代表体会得相当深刻。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周蔚慈代表说,多年前,船厂就在国内率先研发高技术含量同时也是高难度的LNG运输船———当时,LNG船的市场前景远不像今天这么清晰,但前瞻投入如今取得了积极回报。目前,传统的集装箱货船、散货船等业务利润微薄,甚至是“做一条亏一条”,但凭借自主的LNG造船技术,沪东中华得以抵御民用造船业的“寒冬”。目前,他们正与宝钢一起研发试验新一代能扛住零下160℃以下极寒的新型船体材料,此举有望进一步提升其在产业链中的站位和主动权。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成为代表表示,公司率先布局下一代新兴显示器件技术,提升了技术能力和附加值,虽然国内显示屏市场越来越饱和,但中航光电子的市场竞争力却越来越强。此外,他们还将产业创新的领域从“本行”———制造显示终端产品,向着前道的开发相关制造装备与高端材料拓展,目前已经与上海一些企业、科研院所开展了先行合作试点,并已经开始导入量产。
党代会上有许多来自金融机构的代表,对他们来说,用更多资源服务科创中心建设、推动金融服务业务转型的决心越来越坚定。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赵蓉代表说,今后五年,中行将加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并利用国际化优势服务科创企业。上海证券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吴清代表说,上交所作为重要金融基础平台,将进一步发挥作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金融支撑。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党委书记、总经理张云峰代表说,通过加大力度吸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落地,更好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国际金融中心完全可以与科创中心同步发展。
紧紧咬住目标,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
创新与转型的思维,除了改变产业领域,更重要的还是影响整座城市。在党代会报告“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章节中,用了大量篇幅阐述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制度创新等内容。可以说,上海将要推进的,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而转型也应该是包括产业转型在内的全方位转型。
长宁区委书记王为人代表表示,到了现在的阶段,衡量一个城区在城市当中的地位,不仅要看经济贡献,更要看其在城市发展大局中发挥出的功能和作用。对于长宁区来说,未来的区域发展,要立足全市、乃至站在全国高度来思考自身定位,才能符合国家战略,符合全市的发展大局。在主动对接服务上海自贸试验区和科创中心建设两大国家战略中,长宁区始终把改革创新放在优先位置,聚焦航空服务业、“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和时尚创意产业三大重点产业,不断提升产业能级,已在全国率先建立海外人才服务“四合一”一站式服务中心和区级外国专家局,获批全市首个航空服务业创新试验区和“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
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陈杰代表说,本次党代会的报告,让临港能更好地确定发展的方位。一是在科创中心战略下,临港作为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必须承担上海的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的任务,始终把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作为未来的最主要的方向。其次,临港要瞄准未来城市方向,按照独立运作的综合性城市节点推进城市建设,并按照报告所要求那样提升城市功能。综合起来,滴水湖周边68平方公里在今后将不会只是一个简单的、缺乏城市功能的开发区,而将通过一系列智慧城市工程,面向所有在里面生活工作的人,来打造智慧城市、宜居城市,从而使人更好地留下来。
实际上,正如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代表所言,广义的创新是全覆盖的,而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创新驱动。未来10年、20年乃至更长时间,上海应该紧紧咬住这一目标,必须拿出“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决心,保持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毫不动摇、持之以恒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