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祝越)“我很害怕,如果我们的藏身地被发现,我们就会被枪毙……” “安妮·弗兰克:历史的见证”展览开幕式昨天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举行。这是《安妮日记》的故事首次在上海展出,荷兰安妮之家基金会拿出珍贵史料再现73年前的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为镇压异己和推行种族主义政策,在德国和被占领国修建了包括奥斯维辛在内的集中营,数百万犹太人遭到系统的虐待和折磨。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 (AnneFrank,1929年6月12日-1945年3月) 就是其中的一个受害者,这个女孩因《安妮日记》而为世人所知。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安妮不得不和家人躲藏起来,在此期间,她用13岁的生日礼物——日记本记录下了从1942年到1944年间的个人生活与情感,但最终安妮还是被纳粹发现并关押到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之后因伤寒病逝。
与此同时,同样遭受着战争蹂躏的上海人民,以其特有的慷慨和包容,接纳了至少1.8万余名欧洲犹太难民,其中大多数在二战后得以幸存。“这是包容的上海创造的奇迹,也是最适合叙述安妮故事的地方。”荷兰驻沪总领事艾晓安说,“安妮·弗兰克如果知道在她写完日记最后篇章的73年后,她的故事和生活会在上海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她会怎么想? 如此有才华却命运悲惨的小女孩向世人传递的信息,就是种族歧视、冷漠、缺乏勇气会摧毁个人与家庭。”
“展览展现的历史传递出更多信息与经验教训,不能让悲剧再次重现。”安妮之家博物馆发展总监玛蒂·裴金介绍,那些曾经帮助安妮一家的人们展示了信念、勇气和职责,这些精神如今仍尤为可贵。
如今,安妮·弗兰克的日记已被翻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70种语言,因为她的日记,全世界知道了她的故事。而当年她在阿姆斯特丹藏身的密室,按照原来的样子重新布置,被称为“安妮之家”。安妮·弗兰克的原版日记就陈列其中,吸引着大量爱好和平的游客,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也收到了“安妮之家”的礼物———一幅安妮写日记原址的绘画作品。
据了解,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携手荷兰驻沪总领事馆、荷兰安妮之家基金会合作举办的这一展览,是双方开展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交流活动,旨在通过展示安妮之家博物馆馆藏的珍贵史料,加深中国公众和来访的各国观众对欧洲大屠杀历史的了解。本次展览为期一年,地点为见证了犹太难民避难上海这段历史的摩西会堂旧址,通过对比安妮一家遭受到的迫害,人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上海人民在接纳犹太难民时所展现的善良和包容。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并将大屠杀带给人类的痛苦和伤害化为前行途中的智慧和力量。”虹口区副区长张雷表示,希望各国各民族人民以坚定的信念和务实的合作,防止邪恶和战争卷土重来,为创造一个和平美好的和谐世界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