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时游览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1小时“方舟之路”九个点的旅游线路以及1小时白马咖啡馆参观休憩……昨天,“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新展陈暨新建纪念设施开放仪式”新闻通气会在复建的白马咖啡馆举行,围绕二战期间犹太难民在上海的历史,虹口区将推出“5小时参观体验旅游圈”。
露天咖啡馆曾是一道风景
初秋的上海,长阳路上的白马咖啡馆揭开包裹在主建筑周围的帷幕,这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咖啡馆见证了70多年前二战期间犹太难民的上海岁月。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纳粹分子在欧洲疯狂迫害杀戮犹太人,但中国上海向犹太人敞开怀抱。1933年至1941年,先后有数万名犹太人赴上海避难或寻求中转。1943年2月,侵华日军在上海虹口提篮桥地区设立“无国籍难民限定居住区”,即虹口隔离区,约2万名犹太难民与同样处在战争水深火热中的中国老百姓同甘共苦。
上海的白马咖啡馆开业于1939年,从维也纳逃亡到上海的犹太人鲁道夫·莫斯伯格一家在当时的华德路麦克利克路路口(今长阳路临潼路路口)租住了一栋三层带阁楼的建筑,底楼面向马路的部分还有一片空地,使咖啡馆一半在室内、一半露天,形成了一定规模。
莫斯伯格一家在战争中一直怀着“重回维也纳”的梦想。在上海避难时,在侵华日军的“严加看管”之下,莫斯伯格一家启动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利用从维也纳冒险转移出来的6000美元,把当初维也纳一家知名的白马咖啡馆“复制”到上海,不仅是为了在战火中有个营生,也是为了追忆和平、美好的战前生活。
“二战时期前来上海避难的犹太人很快融入到当地,他们在上海虹口提篮桥一带开办了许多咖啡馆、餐馆和面包房等,一些老照片显示街头有不少德文店招,尤其是奥地利式的露天咖啡馆成了一道风景,白马咖啡馆是其中的典型。”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馆长陈俭介绍说。
复建白马咖啡馆回顾历史
二战之后,莫斯伯格一家把店转让后,便远迁大洋波岸。临行前,这位老人还和自己的妻子、儿子、媳妇以及经常来的客人,在店里拍摄了一张“全家福”,以记录往日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及对未来的向往。
白马咖啡馆所在的小楼模仿了欧洲的建筑风格,同时也有东方情调,外观漂亮,被称为建筑学中的“折衷主义”。可惜的是,由于配合长阳路动迁,这幢小楼在2009年左右被移除。
不过,复建的白马咖啡馆修旧如旧,恢复了原来面貌。作为犹太难民纪念馆二期一部分,白马咖啡馆将承担展示昔日历史的新任务,当然它的“本职功能”不会丧失——人们依然可以走入其中,在感受情怀同时喝上一杯香浓的咖啡。
事实上,在2013年,犹太难民纪念馆就曾在馆内重建了大西洋咖啡馆。这个露天咖啡馆虽然有些简陋,吧台上方和青砖墙上三处用有机玻璃保护起来的老店招,却显出其与众不同之处。
在专家看来,无论是大西洋咖啡馆,还是白马咖啡馆,它们的重现并不是简单的怀旧,更是在使用中保护历史遗存,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同时见证着美好的精神。
打造“5小时参观体验旅游圈”
今年上半年,虹口区为迎接抗战胜利70周年确立了四个建设项目,分别是“犹太一期”重新布展、白马咖啡馆复建、“方舟之路”旅游线路项目、“上海名单”墙建设;拟定了三个系列活动,分别是五次海外巡展活动、青少年“携手未来”教育计划、史料征集工作;并确定了纪录片、电影、小说、音乐剧四个文艺创作项目。
其中,“新展陈暨新建纪念设施开放仪式”将于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中庭广场举行,上海电视台将向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捐赠纪录片《犹太人与上海》视频影像素材等七部分内容。犹太难民后裔捐建的纪念雕塑“风雨同舟”也将揭幕。
陈俭介绍,“5小时参观体验旅游圈”概念由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3小时),“方舟之路”旅游线路九个点(1小时),白马咖啡馆参观、小憩(1小时)组成。重新布展后的犹太难民纪念馆拥有史料近500份,通过分类整理、编排,从中挑选出有代表性、有意义的实物近100份进行展览,并将搜集整理的犹太人在虹口避难期间发生的故事进行展示,还原温情记忆。重新布展后的犹太难民纪念馆重构了参观线路,扩大了展陈区域,引入了新媒体,丰富了游客体验,希望通过做实犹太馆公共微信服务,实现语音导览功能。
本报记者 祝越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