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末,自去年11月开始上演的音乐话剧《白马cafe》即将收官,最后的机会小伙伴们不要错过啦!
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一对犹太父女在上海开的白马咖啡馆里。白马咖啡馆汇聚了许多逃来得犹太难民,女主人公仙娜(Shana)面对一名日本军官铃木的追求,铃木提出可以救她的父亲;但她却喜欢上了一名来自抗日根据地的地下工作者松耀。仙娜必须做出选择--是追寻自己的内心挚爱还是牺牲自我去拯救家庭?松耀为了给新四军买药,在咖啡馆忍辱负重,又和帮助他对付日寇的犹太人同舟共济。这段机智和浪漫的跨国恋情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人和犹太人在艰难时势中的不屈斗志和侠骨柔肠,被称为上海的“卡萨布兰卡”。
编剧和导演孙慧柱说,《白马cafe》故事是虚构的,但历史背景完全真实。日军铁蹄下的上海既是犹太难民的逃生之地,也是新四军地下党购置许多军需品必经的港口。70多年前,世界人民在欧洲和远东两个战场上英勇抗击法西斯,是从欧洲来到上海的犹太人把两个悲壮的故事连在了一起。
辉煌一时的白马咖啡馆
真实历史中的白马咖啡馆开办于1939年,当时来沪避难的犹太难民鲁道夫·莫斯伯格和亲友买下长阳路临潼路路口的一座三层小楼,成为当时犹太难民重要的日常聚集场所。二战期间,上海成为了至少2.3万名犹太难民的“诺亚方舟”,提篮桥地区更是举世闻名的犹太难民避难区。对犹太难民而言,包括“白马咖啡馆”在内的数家咖啡馆使其在一定程度上重温欧洲生活方式,一度令提篮桥地区拥有“小维也纳”之名。
但随着犹太难民撤离,当地的咖啡馆文化一度断裂,咖啡馆被悉数拆除或移作他用。2009年,白马咖啡馆原址在长阳路拓宽工程中被拆除。
为何《白马cafe》选在犹太难民纪念馆上演?
近年来,大批前犹太难民及后裔从世界各国来沪,参观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巡访位于提篮桥社区的旧居,犹太人在上海的历史重新获得了热度。为了向国民与国际友人生动地呈现历史,犹太难民纪念馆不仅搜集了大量展品,还邀请年轻的小伙伴们参与,重述犹太人与上海的故事。
纪念馆中展览的犹太难民逃难来上海时带的皮箱,陈旧书柜、书桌,餐桌上摆放的银质餐具等,都体现了当时犹太难民生活的场景。馆长陈俭介绍:“这些展品是我们从世界各地收集而来的,足足有500份史料,分类整理、编排后,从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170件进行展览。”
为了体现残酷历史中的人情味,馆方特意搜集整理了犹太人在虹口避难期间发生的90个人物故事,重新布展时通过文字、音响等方式娓娓道来。考虑到国际友人的需要,犹太难民纪念馆还成立了青年中心,招揽了一批外语流利的年轻志愿者,让上海曾经在历史中给犹太人的脉脉温情延续下去。
白马咖啡馆重获新生
2015年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契机,也为了更血肉丰满地呈现这段历史传奇,虹口区着手打造了“5小时参观体验旅游圈”,将犹太难民纪念馆周边、提篮桥区域内具有反战胜利元素的系列景点进行串联,包括犹太难民纪念馆、白马咖啡馆、提篮桥监狱、犹太难民收容旧址、前美国财政部长布鲁萨尔旧居、美犹联合救济会旧址、霍山公园、远东反战大会旧址以及罗伊屋顶花园旧址等9个景点,形成一条旅游线路。白马咖啡馆也因此得以重获新生。
2015年8月,白马咖啡馆在复建后重新向公众开放。复建的白马咖啡馆参照了咖啡馆创办人莫斯伯格及其儿子提供的珍贵历史资料。“犹太难民纪念馆在澳大利亚举办巡展时,意外收获了莫斯伯格及其儿子提供的咖啡馆原址照片。照片上白马咖啡馆的室内室外装饰都非常清晰,包括窗帘的款式、颜色,星形的椅子,这些照片都对正在建设中的白马咖啡馆起到非常好的参考作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馆长陈俭说。
看完犹太难民纪念馆里的《白马cafe》,不妨也去白马咖啡馆喝杯咖啡,体验一座咖啡馆前世今生的传奇。
(本文综合上海市政府网站、虹口区政府网站、中票网在线、澎湃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