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博物馆”的外景颇具文化气息,似有墨香溢出。(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付鑫鑫
小桥流水,黛瓦粉墙,褚色木门,青色石板,更有随处安放的藏书……此处即江南,这儿有墨香。
在千年古镇甪直,左临王韬纪念馆、右靠万盛米行,与叶圣陶纪念馆隔河相望,有一处书店,名为“作文博物馆”,被誉为“全国独一家”。后院的作文馆客栈,被赞为“甪直最美的客栈”。作文博物馆内,收藏有500多本各个年代的中小学语文课本,最早的是清朝光绪年间的南洋公学《蒙学课本》。
博物馆兼具书店功能
作文博物馆馆长、客栈主人冯斌向记者介绍说,17岁那年,他读了叶圣陶的长篇小说 《倪焕之》,记忆深刻。师范专业毕业后,他一直从事少儿教育方面的工作。
上世纪90年代末,冯斌带学生春游,来到甪直。这个叶圣陶曾经工作过数年的地方,再次唤醒了他的记忆。机缘巧合,叶圣陶纪念馆对面的房子要卖,售价5万元。尽管当时的月收入只有250元,冯斌还是东拼西凑借钱买了下来。
房子价格如今已飙升逾200万元,年过半百的冯斌却泰然处之:“别人都说我有商业眼光,其实不是,我只想有个地方安心写书,不像年轻时在家中厕所写文章。”他时常用这个故事告诫年轻的语文老师,“青年教师不要被财富迷了眼,而要追逐自己的梦想”。
2002年,冯斌的好友唐亮也加入了这个计划———专注语文教育事业。唐亮说,博物馆正式开馆是2004年3月20日,“后来,我们也开始在博物馆经营图书,因为博物馆免费开放,总得有点收入填补开支”。因此,作文博物馆除了展出收藏的国文教科书、语文课本、毕业证书、作文本等,还兼具书店功能,经营一些教育、文化类的书籍。
冯斌说,博物馆出售的书,仅限几个人的著作。比如叶圣陶先生的作品,一有新版,立即进货,“即使卖不掉也要放着,显示出我们店的‘精神,———守住叶圣陶的文化教育遗产”。在馆内,随处都能找到叶圣陶的印迹,第二进门就是仿照叶圣陶北京故居的门做的;馆内还展出叶圣陶各个年代出版的书;二楼还专门开辟了收藏馆,放置各个版本的 《倪焕之》。另外,作文博物馆与浙江桐乡石门镇的丰子恺纪念馆合作,成了丰子恺纪念品专营店。同时还经销李叔同、夏丏尊等名家作品。
同时,作文博物馆也是自办培训学校“小荷作文学校”的活动基地,每逢节假日举办作文旅行团、冬学堂等活动,让孩子们到这里来上课、体验古镇生活,当小记者、小导游,从实践中学习如何写好作文。
书店+客栈:文化之旅
2009年,与作文博物馆一墙之隔的大院要出售,大院主人寻遍古镇,觉得由冯斌来接手最合适,因为他符合3个条件:对甪直有真感情;有经济实力买下这300多平方米的大院;更重要的是,这个院子可以成为甪直文化的一部分,不会被“挪作他用”。
冯斌果然不负众望,他将300多平方米的大院改建成客栈。整个客栈装饰体现现代与古典相结合,有古朴的文化墙,也有传统和现代结合的农家灶头,还有上百年历史的匾额和老店招牌,更有厚重威严的平遥古门等等。客栈内的3个房间设有不同主题:平屋,以夏丏尊为主题;小杨柳屋,以丰子恺为主题;未厌居,以叶圣陶为主题。全部遵循朴实、简洁、怀旧的风格。
正月初五,客栈一开张就已客满。更令冯斌高兴的是,客栈和书店虽说年年亏损,但去年的亏损额已有所减少。对于未来,冯斌希望能把“书店+客栈+民俗”的模式继续做下去。他解释说,书店后有客栈,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游客对甪直有更深层次的文化体验。白天,旅行团穿梭而过,只有清晨和夜晚才属于真正生活在水乡的人们。
“书店+客栈,可以丰富游客的文化感悟,记住甪直有别于其他水乡古镇的一面。”冯斌说,住客在离开客栈时,还会记住这是一家书店,希望他们能把甪直的文化纪念品带回家,为这趟旅程添上文化的色彩,也为语文教育事业的推广播撒更多种子。“我常常提醒年轻人,可以放一本书在床头。知识就是力量,不是一句空话。知识是生命这座大厦的钢筋,一个有文学情怀的人,他的内心一定是饱满的,就算再大的灾难来临,他也能挺过去。”
(本报苏州甪直2月18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