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居村协会会长、长宁区虹储居委会党总支书记 朱国萍
你会把真名实姓和门牌号张贴在小区门口吗? 还会把就职单位、现任职务、兴趣特长公之于众吗?
虹储居民区,一个有着30年房龄的老小区,就有这股“牛气”:我们小区门口张贴着大红榜,上面有近百位居民的个人信息——我是某某,51号楼301室,东华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愿意为计算机初学者和爱好者提供帮助;我是某某,50号楼403室,供职于闵行公安分局虹桥派出所,愿为小区平安出一份力;我是某某,保健医生,欢迎居民来寻医问诊;我们是某某夫妇,供职于媒体,愿为小区发展摇旗呐喊……这张榜单还在不断扩容。
我觉得,这就是“十三五”时期社区治理的理想状态——能够带领居民依法依规自治,把家门口的事情管好做好。
还有另一张榜单,同样“弹眼落睛”——小区内所有“萌宠”的信息表。表上清楚地排列着小区内每条狗、每只猫的照片、昵称、门牌号、接种疫苗等具体信息。大家可以打分:谁家的宠物没拴绳、随地便溺等,都会被记录在案,张榜公示,有奖有惩。有了这张表以后,常有居民来门口“比拼”自家宠物的成绩,大家养宠习惯明显改善。这就是居民区干部应该要有的本事。
2015年,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为主题的市委“一号课题”全面落地,居委会干部编制有了、收入涨了,但我们的事情能不能做到位?“十三五”时期,大家要练一样本事:能否叫得动居民,能否粘得住居民? 这样,才能让“一号课题”踏踏实实地做下去,而不是轰轰烈烈一阵子。基层干部岗位不能沦为年轻人的养老地,应该还要陆续建立进入门槛、考核及退出机制,留下一支真正有能耐的队伍。目前,虹储的居委班子成员6人,“70后”及以下的年轻人已占到2/3。我正忙着带他们走家串户,熟悉与居民打交道的语言体系,熟悉各类政策法规,第一步就是要做到说话居民愿意听、听得进。
居委会干部的话,居民听得进,小区自治就有了基础。不过,要让居民自己把小区管好,不能光靠“讲话”,现实的激励是必要的。虹储有62个门栋,每幢楼门口都有星级挂牌,五星楼栋的居民在各方面都享有优先权——优先参与街道社区各项活动,享受便民服务、年终奖励等福利。现在,五星楼栋的房价也比其他楼栋高那么一些。
走进五星楼组,楼道里干净整洁,小黑板、书报架、摄影展、满墙的绿植。五星楼栋创建中,居民们学会了“好好说话”和矛盾的自我调节及消化。这样的楼组多了,这样的居民多了,小区内部环境更新再造就变得特别容易——绿化全部上墙,留出空地用于停车管理及添置健身场地、亲子乐园、景观小品等。倒不是完全没矛盾,但星级楼栋的居民们会走出家门收集意见、协调矛盾。比如,在增设小区景观小品时,一楼有居民提出亭子一角正对自家院子,影响“风水”;左邻右舍一协商,让出各自的“绿化份额”,帮其铺满院墙“挡一挡”视觉障碍;还有居民为了配合社区健身带建设,甘愿封了自家一扇西侧窗户;更多居民不拿一分一毛,自愿分班轮流管理自行车停放。“小利益服从大格局”就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一种共识。
上个月,我的个人工作室正式成立,名为“萍聚”。我个人能量再大也有极限,“十三五”时期社区服务也需要升级版本——需要的不只是能人,而是一套完整的资源整合机制。我梳理出了八个专业领域:民生议事、助老服务、停车管理、宠物管理等。这个工作室有点像志愿服务的资源集散中心,一方面搜集周边社区的服务需求,另一方面也吸引更多公益服务草根团队,两者在这个平台上实现对接。所需资金则由相关基金会贴补。
“十三五”时期,我们要跳出小社区,放到大格局下谈社区治理,输出资源,也补充能量,最终实现平衡。同时,基层干部岗位不能沦为年轻人的养老地,要建立进入门槛、考核及退出机制,留下一支真正有能耐的队伍。
(本报记者 顾一琼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