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做完小丑鱼,扫一扫,就能“游”到屏幕里去。本报记者徐晶卉摄
本报记者 徐晶卉
走进宜山路贝岭大厦的葡萄科技AR游戏体验区,4岁的杨晓正在妈妈陪伴下玩橡皮泥。刚刚捏出一条黄粉条纹的“小丑鱼”,在摄像头前“扫一扫”,鱼竟“跃”入面前的平板电脑,欢快地“游”入了海洋世界。这让杨晓兴奋不已。
手中的橡皮泥怎么就变成了屏幕上栩栩如生的活物?连接虚拟与现实的便是AR(增强现实)技术。今年春节,沪上不少孩子的新春礼物便是AR玩具。“当红”的AR技术邂逅趣味游戏,这种新玩法会不会对玩具市场和教育领域带来一场跨界风暴呢?
不用点屏幕,也能玩游戏
在捏“小丑鱼”之前,杨晓先玩了一款名为“麦斯丝”的AR数学认知游戏玩具。正襟危坐在儿童桌前,杨晓面前摆着几样道具:iPad、传感器和一套可放置数字的游戏盘。将传感器置于iPad摄像头位置,屏幕上便投射出桌面区域,而虚实结合的游戏也就此开始。
屏幕上是一片森林,忽然两只兔子跑了出来,三只甲虫也溜了出来,眨眼间,小动物们都躲藏进了树丛里。问题随之而来:“刚才屏幕上出现了几只兔子、几只甲虫?”杨晓将写着数字“2”和“3”的积木块放进桌面上相应的格子,屏幕上立刻显示“正确”,进入下一个游戏环节,随着关卡的深入,数学题也变得越来越难。
第一次接触这种互动游戏,杨晓全程都神情专注。对于这样的玩具,妈妈并不排斥:“我儿子平时一天到晚玩iPad,眼睛都快贴到屏幕上去了。与其禁止他玩平板电脑,不如找一种健康、有意思的方式,让他在游戏中学习。”
AR技术方兴未艾。在上海,AR玩具正在代替平板电脑,成为不少宝宝的猴年新春礼物。在游戏体验室外,葡萄科技1月底曾在上海科技馆做过一次大规模的AR玩具展示,当天吸引了500多组家庭“围观”,很多家长当场就“抢”走了一批AR玩具。葡萄科技首席产品官盛晓峰告诉记者:“我们将在今年再增加一批公众体验场所,在五角场创智天地、虹桥机场等公共场所让更多孩子接触AR玩具。”
浸入式玩具能否寓教于乐
虽然AR玩具才刚起步,但孩子与家长的偏好已有鲜明分化。孩子更喜欢捏橡皮泥、画画、玩魔方等感性的AR体验,而家长则更倾向于教育类产品,比如帮助孩子亲近数学和编程的AR玩具。
“玩具的意义在于教育的启蒙,但家长总是怕孩子沉迷在游戏里,浪费时间。”另一位陪孩子前来体验AR玩具的家长胡培芳在教育领域工作,她一直在思考:一旦传统玩具遇到高科技,如何才能把孩子从枯燥乏味的学习和沉迷难返的游戏中解救出来,并让二者完美融合,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目前,尚无权威机构的研究表明,AR产品对于儿童的浸入式学习有所帮助。对此,盛晓峰认为,AR玩具探索的是教育的另一种方式,AR玩具对于儿童的空间认知、逻辑理解会产生一定帮助。它用情景化、融入化、立体交互式的感知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教育与玩具、游戏之间的界限,其初衷与美国流行的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教育理念相同,更加注重学习过程,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记者手记
AR玩具尚在起步阶段
AR也称“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将真实环境和虚拟物体实时叠加到同一画面或空间,从而达到超越现实感官体验的新技术。AR技术包含了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视频显示及控制、多传感器融合、实时跟踪及注册、场景融合等新手段,具有实时交互性。
AR技术目前已进入到第二次爬坡阶段。在应用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不久前微软发布的 Hololens眼镜。在我们身边,此前微信上大热的“3D小熊”、哈根达斯做过的“2分钟的音乐会”都属于AR应用小尝试。
目前,在玩具领域,AR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让平面的动物或环境变得立体真实,给小朋友身临其境的感觉。虽然很多企业看好这个市场,就连迪士尼也在尝试开发将绘画与 AR结合的新产品,但目前真正成熟的产品并不多。国内外的AR玩具在技术上都处于起步阶段,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上海比较成熟的AR玩具高科技企业有两家,因此沪上小囡有机会更早接触到这些最潮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