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对话部分实录:
崔明慧:讲中文、韩语、上海话、广东话,今天的主题是中国电影,中国自信。 把这个晚会搞的这么成功,我认识李安大概有三十年了,他一点没变,就是头发变白了,他是这么纯,诚实,而且努力。张艺谋导演也是在中国最成功的导演。当然,张艺谋出的作品比李安多,但是他在中国电影界影响是非常大。
李安这个人有点奇怪,每个片子是不同的故事,也许因为他是受中西文明的影响。
张艺谋不断地也是,我觉得他也是对自己非常有挑战性的,我对这两个大导演是特别尊敬的。
现在请李安和张艺谋导演上台。
谈《归来》:
李安:担心观众嫌”闷“,称张艺谋:小说很多东西不能拍,剧本改了两三年
崔明慧:刚才你和我们看到张艺谋的新片子《归来》,你是对哪一段觉得最有深刻的影响,为什么?
李安:比较结尾的地方,因为这个地方比较有尾镜,潺潺叙述过来,没有看到刚才的很夺目的画面,它都是很平静的,而且非常的切实,比我们现在舞台还要平实的灯光,非常的细致,演员的表演,对一般的观众都会比较沉闷,对我看是不会的,它有它非常精彩的,非常内敛的,这种戏到结尾味道慢慢才出来。我觉得是突出 了人的压抑跟自由这个观念,在结尾的时候有几个画面让我非常深刻,我觉得不光是那个时代的人,剧种的景,只要是做们,每一个人都要那种压抑跟无可奈何,还 有对于我们自我的存在,我觉得这个其实是一部很好的存在主义的一个电影,人一直在变,社会在变,我们的印象,我们的记忆到底是什么东西。我觉得最后几个画 面里面,我感觉非常感动。
崔明慧:你同意吗?张导演你的片子99.9%我都看过了,看了这个片子以后,好像是你重新发明了一个新的概念,为什么你选择这个故事?
张艺谋:首先谢谢李安导演刚才对我的褒奖,也是看了严格林(音译)的小说很受感动,所以就买了版权,但是我做了很多感动,很多小说东西不能拍,我把小说的结尾当做我电影的开始,改的很辛苦,差不多用两年半三年的时间改剧本。
互”取经“:
李安问张艺谋为何回归到朴素?
张艺谋:希望还原到人的故事,回到人本身
崔明慧:你们好几年没见面了?
李安:好几年了。
张艺谋:大概是2007年在威尼斯见过。
李安:托他的福,我电影比赛的时候他都是评审。(笑声)
崔明慧: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互相帮助。你们很久没见面,心里面有很多疑问要问李安导演,你也有存在很长时间的疑问问张导演,谁胆子大开氏温?
李安:胆子小先问。
崔明慧:好。张导演拍的片子,我也是影迷,我想问你是回归到你以前的题材,色彩用的是红色,不是那么的鲜艳,红色在我们电影里面是最难用的颜色,红色你 怎么会用的那么好?是什么样你有这种冲力,这个片子我们看不到了,跟这个色泽差不多,你经过早期的电影,拍了很多。在中国电影界领军的大制作的片子,回头 讲一部关于记忆跟压抑的片子,这样平时的拍摄,你的心境是怎么样?
不是为难你,请你讲一下。
张艺谋:实际上是有意这样子,我自己觉得很像李安过去拍电影的风格,我从你的《推手》和《饮食男女》看过来。
李安:那是因为那时候没钱。
张艺谋:我现在属于有钱专门当没钱拍,还是觉得这个故事本身需要娓娓道来,需要返璞归真,希望还原到人的故事上关注人,也希望把所有的历史记忆都变做细 节慢慢的渗透,所以就没有用那种张扬的拍法,但是这样对我来说是很有挑战性的,你要沉住气,这个跟李安导演不一样,他是拍那一类电影过来的,对他来说比较 自然。我是《红高粱》过来的,所以对我来说是跟自己走反面,要特别能沉住气。其实我常常还想到李安,我拍的时候我会想我这样做,我这样拍行吗?我就会想你 看李安过去,它的类型都是这样的。其实我也是这样的,这个故事回到家庭,无论怎么样是通过家庭来传递一个对于历史的回顾和反思,和记忆。所以实际上这个家 庭原来小说里写的是大家,我把他缩到了三个人,最小的单元上,希望以小见大,用含蓄内敛的方式反应。差不多拍了70多天,每一天其实都是在挑战自己。因为 我的团队是过去的团队,拍的当中摄影师给你建议,导演这个镜头那么拍特棒,这样一摇,或者这样那样,经常有一些渲染性的镜头,或者抒情的比较外话的镜头。 这些都很不错,现场讨论的时候,觉得这场戏这么拍很有意思,这个时候就对我有诱惑力,这些东西拍出来不见得差,而且说不定很有效果,可能更加生动一点,但 是我常常反思不能这么拍,坚持一种方向,这种坚持跟我自己唱反调是很让人难忘的过程。
张艺谋向李安取经如何干好莱坞的活儿
李安:表面的套路要有,里面想夹什么东西要琢磨
崔明慧:你问问李导演。
张艺谋:我觉得刚才一直在问他各种问题,底下我在干好莱坞的活,李安是我认识的中国导演中游刃在两个世界的导演,在全世界都很少见,很庆幸有李安导演这 样中国的代表。我向他请教,干好莱坞的活我问他好多问题,该找谁,解决什么问题,取他的经,跟他一直讨教。李安导演给我很多建议,现在还是要当中问一个问 题,我还是想问一下李安导演,比如说把自己的中国人的某种观念和中国人的方式放到电影当中,说起来很容易,就是刚才李安导演也跟我说做你自己好了,说起来 很容易,但是常常会被要求为这是一个给全世界人看的电影,很多中国人的观念,中国人的细节全世界不一定懂,但是你要拍这样一个电影给全世界看,你希望人家 懂,你具体是怎么做?不是简单的说光做回自己,做回自己看不懂不理你了,这你是处理的?
李安:对我来讲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就是 一般的层次,就是你娴熟的部分,这对于电影语法基本是美国建立的,这个你要精通。这个你没有问题,其实不是干好莱坞的活,好莱坞的电影你看的很多了,这个 是一般的通俗语汇。这里面基本电影语法差不多,我们都蛮娴熟的,美国建立这样一个片子的时候,也建立一个文化的间隙,很难抗衡的,几斤几量要去算的,大致 按我的意思,全世界都要看美国电影,通俗化这点东西要表面上满足。就像在中国你做电影,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大家要满足,领导要满足,我们片场老板满足,一 般观众基本语汇你要说的通。但是里面真的想夹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就各显神通了,看你里面放什么东西,这个有体会的人,他会非常的投入。
我 觉得你在做一个大片的时候,我觉得起码你这两个东西要有,表面的东西要有,能够卖座,你花那么多钱拍,一般人进了戏院不知道看了什么。我很陶醉我的那个片 子,观众满了一肚子气,那是不行的。它有它的套路,套路的东西说的通,基本语汇说的通,这是功夫。真正浅层还有一个功夫,我觉得我再大一点,阅历比较深, 我在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时候就比较成熟一点,两方面都能交代,表面没法交代,因为结尾太困难了,太天残忍了,我怎么让美化它让小孩都能看的高兴,真 正的东西是放在下面,别人也有体会,我想是左右两手,你已经很精通了,不需要我指点。我觉得是美国的习惯需要,一般人看美国电影,想当然的约定俗成的人的 调调,那个味道你要琢磨一下,不过你在中国大陆拍也没什么关系。好莱坞顶尖的工作人员,到你的势力范围下他也没办法,他也得听话,我觉得你没什么担心的。
崔明慧:张导演我是在上海出身,我做梦没有想到中国变成世界第二最强经济上面,中国人自信心也是成长的非常高。两个因素的结合,这种信心,对中国将来的电影有什么影响?而且你觉得中国电影需要在什么地方更要发展?
张艺谋:中国市场确实发展很快,从电影市场的角度来说,我估计会成为全世界第一大市场,带动整个行业向这个市场倾斜,其实现在已经开始了。我们在国内也 讨论这个问题,在这样一个市场发展下中国电影怎么办?我自己看还是非常简单,要有好电影,我们可能要细化一些类型。现在中国有一种现象,就是一切都是票房 为王,以票房其实是太简单了。这个阶段可能是这样子,但是太简单了。我觉得其实还是有各种类型,各种类型的电影都有好的代表作,每年都有好的作品,甚至爆 米花电影我们也有很多好的作品,各个领域都有好作品,这么大的市场,中国电影才占有一个合理的份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要求市场的合理化、健康化, 要求观众观看的合理化、健康化等等,更多是电影创作人的素质提高,学习发展,壮大等等,方方面面很复杂的原因。但是删繁就简还是希望每年都要有好作品,你 才能把它做的更好。
崔明慧:你在中国没常住过吗?
李安:没有,除了拍片。
崔明慧:哪一天你要去住一段时间,空气好了再去,你对这方面的看法是什么样子的?客观的。
李安:中国市场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可是它的电影文化是一个比较奇特的一个例子,它不像美国,一百年慢慢的。所以我想大家还都在摸索,或者是拍电影的人, 投资的人,我想观众也还在摸索,包括前一阵子张导作为领军的人物,又要拍商业,又要得奖,大家都指望他,全世界没有导演这么做,大家指望在他身上,对于电 影工作人来讲是很大的压力。造成这种原因,其实中国人有大概30年基本上没有电影文化这个东西,突然之间先是从港台、好莱坞,现在又有这么大一个市场,总 要给他一点时间,我台湾长大,比较注重自然一点。我觉得台湾这个东西是累积的,自然发生的,快速发展的话结果都是畸形的,不健康的局面。我觉得人最健康就 是不要偏食,像刚才张导演讲的各个类型,各个样子,各个不同的品类,都有一个管道,都能找到它的观众,这样均衡的发展才是比较健康的。偏门种不太好,不管 是偏艺术还是偏商业都不是很健康。中国这么大一个市场,当然希望看到它是健康的,我们也希望它比美国健康,我觉得美国现在并不健康,我希望中国能够来救他 一下。很羡慕我在好莱坞干好莱坞的活,我们也有很多苦衷,在这边做的人都是有很多苦水的,都有不健康的问题。我祝福中国的市场,不仅对华语市场,对全世界 都很重要,我们等于重新出发,电影的积习不是很重,比如拍这个电影在美国不好卖,在中国很好卖。而且大家对3D,新的东西非常好奇,求知欲很强。
我从网上看来的东西,我觉得求知欲最强的东西在中国,对电影有一种新鲜感,我觉得这都是很好的契机。但是离成手还有很大区别,买一些美国的电影,一方面 是学习,一方面是在模仿,我觉得不好。应该要给他一点时间,让他的观众站起来。我想在这个中间领导也有关系,我非常希望它的题材管制能够自由一点,大家创 作自由,相信观众。现在观众教育比较好,自己可以管理自己,不需要硬性的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我对中国的市场,还有新的电影文化的一个体系,它的发 展我是很愿意相信很乐观的。目前只有看到钱,在文化提升上面有待加强。我讲的文化不是影展得奖这些高调的电影,一般的电影丰富我们的生活,反映国情的文 化,大家共同的娱乐,共同的语汇这种东西能够有一个很健全的发展,我希望它能够超越美国。
崔明慧:你讲一下你下一个节目是什么?
李安:很难讲,现在搞的不上不下。我在筹划一个跟拳击有关的电影,我希望在技术电影上有一些突破。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来我对人与神的关系也在探 讨,我也想继续走下去,因为资金比较高,所以还卡在那边。资金还是不太顺畅,刚才张导演问我拍片还有钱的问题,现在还是有,我们永远有钱的问题。电影是有 它既有的工业,本身有限制在那边,包括你的工作习惯,你要开发一点新的东西,逆水行舟蛮困难,我现在还处在尴尬阶段,所以没有信心讲出来干什么,是一个跟 拳击有关的,跟信仰有关的电影。
崔明慧:女的男的?
李安:男的。
崔明慧:张导演,我听说《归来》会在美国放映,下次的节目你现在准备什么?
张艺谋:麦克(音译)他们来发行,老朋友,很多都是他们来发行的。下来也是跟李安导演一样,不能说太多,不能透露太多,也是一个好莱坞的活,而且我觉得是一个大片,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挑战。首先一句英文都不懂,这个电影要讲英文。
崔明慧:他的女儿是我们学院毕业的。
张艺谋:对,女儿会有帮忙,我也跟李安导演说要请教他。当然中国题材好一点,我觉得我有我发挥的空间,我也尝试我的类型。这种挑战不亚于《归来》的挑战,我自己很愿意冒这样的险。其实我生活中是比较老实的,比较规矩的样子,但是我电影的风格样式上,其实会经常冒风险的。我问李安导演说你拍拳击我没想到,我在媒体上看,我很爱看的拳击,我问他不怎么看,他拍这个我就很期待。可能越是这种跟它风马牛不相及的人,拍出来可能越期待,所以我觉得我这个电影我也很期待,我很好奇我拍这样一个戏最终怎么样,有多少的发挥,能不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崔明慧:现在你们可以接受观众的问题。
提问:我想问李安导演一个问题,我特别喜欢您的电影,您的电影有很多都是从小说改编来的,这些小说我之前也读的,我觉得您特别神奇的地方是那些小说觉得其貌不扬,到您那里就脱胎换骨了。我想问一下您和您的团队怎么发现您李安式的电影呢?谢谢您。
李安:通常改编小说也是懒得自己想题材,我这个人不企划,很多导演都是饵下去了,看哪个铃响了,我不是这样,一次我是拍一个电影,拍的时候我整个人是活 在那个电影里面的,我觉得很幸福。我也不想做什么大的事业,通常我选的题材都是跟我那个时候最关心的一个人生的主题,比如说《归来》是跟存在和记忆有关 的。我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跟信仰的关系,到了我这个年纪,52知天命,正好搭上了。我选一个小说,跟我那个题材正好撞上了,不见得对那个小说喜爱, 我觉得对那个小说非常喜爱的话,读它就好了,不会拍电影。让我拍电影的话,是我可以借他这个题材表达一下我想要的东西。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是这样, 很多东西和小说不一样,我是东方人,对宗教和信仰看法不一样。我的团队是听我的,我想做什么他们尽量写出来,拍出来,拍完以后也不想了。我想只有《断背 山》是别人编好的,我直接拿过来接手。
从理性和感受以后,拍的时候都是有一个念头,心动了,对那个题材有长期的好奇心,不是说 两个月就过去,那样剩下一年要干什么。我要维持我的本心和周围人员热情的投入,我一定要有足够的好奇,原料在那个地方让我去摸索,大概是这个样子。包括像 《断背山》这种片子,不是说小说从头到尾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我们是拍电影的人,跟他们不一样。
文/文汇网 陈晨 范菁 编辑整理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