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灯笼”,像造汽车一样造
泰山站的外形是富有流线感的圆形,顶端有形似“灯笼帽”的观测台,底部架空,远看仿佛一盏红色的灯笼高挂在南极的冰天雪地中。因此,泰山站拥有了一个昵称:“中国红灯笼”。
泰山站的设计者之一孙绪东介绍,泰山站采用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主体建筑里面分为3层,底层储物,中间层住人,顶层用于科研和观测。
主体建筑离雪面总高约11米,雪面下还有1.7米深的框架柱脚。8根直径500毫米的圆管柱,托起了“红灯笼”的主体。孙绪东告诉记者,泰山站的外形,并非是为了“中国元素”而人为地将它设计成“红灯笼”,而是因为,没有棱角的圆形设计,增加了泰山站的抗风能力,与古人的“红灯笼”设计不谋而合。其底部2米高的架空,则是为了防止积雪。这是因为在南极,极端下降风的风速可达到每秒60米,2倍于11级台风的最大风速。如果建筑紧贴地面,南极的暴风雪能轻而易举地将其掩埋。早先,南极的探险家在南极建科考站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一场暴风雪后,积雪封门,被困站内。而南极这样的环境里,也没有四邻八舍能及时前来相救。泰山站的架空设计,其实也借鉴了我国先民的“高脚楼”思路。
南极严酷的自然环境,对建筑使用的钢材更是考究。泰山站夏季的最低温度是-30℃,冬季为-60℃,相比起来,同在南极的长城站夏季的最低温度仅-2.7℃,即使冬季的最低温度也仅-26.6℃。一般的城市建材根本无法在南极内陆留存:水汽渗入混凝土后会结冰,使其因体积膨胀而发生爆裂,这叫“冻融”;塑胶电线会拧成麻花状,一折就断,这叫“冷脆”;而即使是全钢彩涂板外墙,没有几年也会被当地极强的紫外线侵蚀剥尽,像沙土一样落下。
建设泰山站,使用了最好的钢材。一般的耐低温钢材最多只能耐受-40℃的低温,而南极内陆的温度在-15℃到-60℃之间波动。在这样的极端低温下,普通钢材会很快出现收缩和冷脆现象。建设泰山站的钢材最低耐受温度达到-70℃至-100℃。
此外,泰山站的外墙还涂上了特殊的涂层。由于南极的大气洁净、雪面反射强,紫外线当量全球领先。宝钢的施工勇士周灵形象地向记者描述过这种强紫外线对人体的影响:“每个施工队员都会戴上黑色面罩。只要将面罩摘下来超过5分钟,脸上很快就会泛起‘高原红’。如果肌肤几个小时暴露在外,就会被紫外线灼伤,甚至发黑结疤。”
建筑也同样会被“灼伤”。一般的钢板涂层难以抵挡如此强的紫外线,会很快褪色、粉化。而泰山站的彩涂板上涂有一层氟碳涂层,能有效抵挡南极紫外线的照射,被称为南极建筑最好的“防晒霜”。
建筑保温仍是泰山站最重要的要求。泰山站整体采用钢框架结构,而钢材的热传导系数很大,为了将冷空气阻隔在外,设计者们采用了“冷桥阻断技术”。如果将泰山站的墙面剖开,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复杂的保温技术:
最外面一层是具有复合保温效果的夹芯板,它由氟碳涂层的彩钢板和聚氨酯保温层复合而成;中间是用来阻断冷桥的木龙骨;再往内是钢骨架;室内墙面则采用了岩棉夹芯板:这种材料不仅保温,而且防火。建筑的门窗也均采用了特殊的保温材料。
泰山站建成后,正常情况下室内温度可以达到20℃,供暖系统的余热还可以加热水温,为队员们创造洗澡的条件。全部科研设施建设就位后,互联网也将接入泰山站。
所有的这些建筑材料,都在国内的工厂加工完成,经过预拼装,并完成相关联动检测,最后再打包装箱,运往南极后重新拼装。这种建造技术,被形象地称为“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极大地缩短了工程周期,也是实现45天内建成泰山站的关键技术。
“所有的材料,必须不多不少。所有的尺寸,也必须精确吻合。”叶超强调,“缺一根螺钉都不行,南极没有地方可以买。”为此,在打包前,每个零件都要进行详细编码。
钢材遇冷时伸缩性很强。钢材在上海常温下量定的尺寸,在南极遇冷后收缩了怎么办?宝钢人想出了妙招:将建材装配的螺母孔加工成椭圆形,预留了收缩变形的余地。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