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正”后,还是那所南科大吗
由于“被高考”,风和日丽的师生关系转瞬间乌云密布,不可阻挡地恶化了。老师流泪,学生委曲,家长们意见也大了去了。对南科大而言,那是一段沉闷压抑的日子。南科大的校门紧闭,保安满脸警惕,严防外人进入,尤其严防记者。
在学校环境最复杂时,朱校长谨言慎行,只说,一切由学生自己决定,让他们自己掌握自己命运,而他的真实观点却隐而不发。即便这样,他仍然被学校那边的风吹草动左右着情绪,寝食不安。有一天他偶回校园,是为了接待法国客人。这些来宾是国际学界颇具影响的人物,他们到中国来,就是要看一下中国最好的高校。他们直奔南科大而来,这让朱清时很欣慰,尤其在他处于最困难之时。学生看到了他们久违的校长,雕像一样弥散尊严。他们只是远远盯着,学生们理解校长的处境,他们不想给校长增加麻烦。
据说当时家长们要求见校长的呼声非常之高,在家长们眼里,校长是无法取代的,除了校长,他们谁也不相信,谁的话也不听。校方一度想将校长找回来,应付复杂局面,但是,他们权衡再三,还是没去惊动他。老师、学生、家长在没有校长的学校里,熬着。学生们天真地相信,只要再挨过几天,挺过高考,就是胜利,就会渡过所有的难关。
这期间,笔者与朱清时通过电话,他声音低沉倦怠。我问他深圳方面去学校动员学生参加高考的事情,你想怎么办?他缄口不语。我生怕他把电话挂了,便说:按照我对你的理解,你是不会同意的,你肯定不会让试验班的学生参加高考对吧?他只回答了两个字:“是的。”
然后,马上就说我们以后再说吧,挂了电话。
……
一年多的日出日落,云起云飞,似乎淡出媒体视线的朱清时和他的南科大,再度回到了聚光灯下,又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朱清时还是朱校长,但南科大还是那个南科大吗?经过狂风暴雨后的校园,还没有搬进新的校舍,但队伍却在悄然壮大。从国外引进了 60多位人才,配备了各学科的带头人。管理层也增加了副校长和副书记,还建立了6个行政部门。学校框架变大了,生源也在扩大,招生规模为 8000人。与之前的 45个在校学生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然而,朱清时说,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下一步是将改革试验做到底。
文/ 刘元举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