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漫长的冬日,春天还是如期而至。这是人在北方的感受。而在深圳,冬天与春天似乎没有什么区别。因为满街树木换装,是在春天的某一个清晨完成的。
4月 25日,从雨打落叶的报亭,看到深圳所有的当天报纸,均在显赫位置上刊载了南方科技大学被教育部认可、“转正”、“合法”的大幅消息。有的记者将这称作是“提前转正”,而熟悉内情者则认为是“滞后转正”。不管怎么说,毕竟对于苦挣苦熬的朱清时校长和风雨飘摇的南科大而言,都是利好的消息。朱清时说:“‘去筹转正’是南科大建设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刻,给筹建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很值得高兴。从筹建到获批仅用一年三个多月,比预期的三年时间短一半多,表明了教育部对改革的有力支持。南科大若能探索和推出一套好的体制和机制,可能是对中国高等教育最大的贡献。”
瞅着朱清时的“标志式”演讲肖像,只能感叹:久违了,重现激情的朱校长。
“缺的就是一所高质量研究型大学”
靠猎头公司在全球范围遴选一所大学校长,这种事一开始就刺激了媒体的神经。世界上还没有哪一所大学像南方科技大学这样,在没有开办之前,就高调引发世人关注。那是在 2008年 11月。
“猎头”一词源于英文“Headhunting”,是指专门为需求方搜寻、捕获具有专业技能或高层管理能力的高级人才。这家叫罗盛的国际人才咨询公司,是家美国猎头公司。他们先是将目标定在 200人,最后锁定了 10人。当时朱清时并不知情,他已成了猎头公司最为看重的人选……
朱清时对这样的大学显然颇感兴趣。他认为中国不缺一般性大学,缺的就是一所小规模高质量的研究型大学。深圳能够拥有这个眼光,这份热情与魄力,实在难能可贵!这也是他十年前来深圳考察时,针对深圳的教育现状提出的个人建议。
朱清时内心有了起伏,这是退休以来从未有过的。这位卓有成就的化学物理学家,有着骄人的资历:上世纪 70年代他就曾是最年轻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负责人,还是最年轻的院士等。
本来遴选方案初订时,年龄限定在 60岁以内,只因朱清时,破例将年龄标准放宽了三岁。他当时已经六十有三了。这也是打动朱清时的理由。
朱清时带着想法与条件前来深圳,他提了四个条件:一、校长兼书记;二、学校实行去行政化,由学术主导;三、教授工资向香港科技大学同等教授看齐;四、政府给学校最大可能的办学自主权。
深圳方面很快开完会,表态同意。这让朱清时颇感意外。
朱清时的四个条件,是他从十年的校长经历中得出的经验与教训,也是他能否当好这个众望所归的新任校长的关键之所在。深圳要建南科大,就是要建一所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而如何在中国建成一流大学,这是他自从上任中科大校长以来,始终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1991年他当选院士时才 45岁。那时候,他心无旁骛,埋头搞科研。三年后,他从国外回母校中科大,仍然一门心思搞科研,做项目。逾两载,领导让他当副校长,他略一思忖:顺其自然吧。他觉得副校长也可以带研究生,不会影响他的学术研究。那时候他并没有想到自己会从此走上当官的道路。1998年他当上校长时,有人劝他别当官,搞研究做学问才是正路。但他那时已经意识到,他所面对的不再是一个实验室与课题,他要做的,是一个更大的试验室。
自 1979年跨出国门,差不多十年间,他一直在接受西方的教育。他先后在加州大学、牛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巴黎大学、剑桥大学等著名大学学习和工作过,他当时以为要办成一流大学,首先要从改革教材抓起,要有人家一流大学那样的教材。于是,他带着学校相关人员,去国外那些一流大学专门调研教材。看到好的就买回来,最多的时候,竟成麻袋地运回中科大,而后组织专人研究、修改与编撰,为我所用。可一两年后,他突然发觉做不下去了。新教材固然很好,但推广不了。因为教授们没有积极性。他们的积极性不在教学上,而是热衷于搞课题、写论文。他们不愿意接受新教科书,因为,那等于重学一遍,才能掌握。所以,他们宁愿讲旧教材,这样不用备课,省力省时。朱清时由此看到了问题症结所在:不是教材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教师的问题不解决,教材再好,也是白搭。
他的认知进入了第二阶段。他下决心从海外引进人才,改良土壤。他从海外引进的人才,在国外按人家的体制做得很适应,却对国内体制不适应,但他们很快入乡随俗,一切按国内的体制去适应。惊人的适应力,使他们迅速变得急功近利:热衷发表论文,追求成果奖,项目越多越好,做不过来就雇学生干活。他们草率而浮躁,追名逐利,一年要写好几十篇论文。论文是硬通货,发得越多,就越受重视,越有升迁发财的机会。但哪一篇能精雕细琢?他们哪有时间再去潜心做研究和教学?
令朱清时悲哀的是,中国一代知识分子极度崇尚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竟然踪影皆无! 2009年教师节,朱清时正式接过南科大聘书。深圳,这座玻璃幕墙面与光洁的大理石地面同样闪亮的城市,那一天的那一刻,又添了一个闪光点,一张金色的城市名片:南科大。朱清时声如撞钟:“南科大将会是一所去行政化的大学。学校不设行政级别,我也没有行政级别。我们不按谁的官大谁说了算,而是按谁的学术好,谁的学问大,谁掌握真理,就谁说了算!”
朱清时居然这样放言?媒体报道后所引发的巨大震荡,是他本人无法预料,也是深圳的官员们难以预测的。朱清时 20多年的院士殊荣、10年的名校校长生涯,其影响力不及这一句话。2010年《新闻周刊》将他列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与姜文等人的照片一同刊于杂志封面。姜文因为“让子弹飞”,而朱清时因为让“去行政化”飞!这句话比姜文的子弹更猛烈,更呼啸,更具杀伤力!既杀伤别人,也杀伤了自己。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